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越王禦花苑:中國園林老大哥

 

CCTV.com  2009年06月22日 19:23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消息  

  在杭州開幕的“2009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上,作為入選全國首批大遺址保護名錄的唯一廣東項目,南越國宮署遺址在論壇上再度成為多方關注的熱點之一。專程赴會的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常務副主任、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館長吳淩雲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未來的宮署博物館建設將採取全新的陳列展示思路,“讓遺址自己説話”。

  宮署遺址石構建築可能是東西文化交流見證

  吳淩雲表示,南越國宮署遺址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大遺址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在一座大都市的城市中心,有地層如此豐富,內涵如此深厚的遺址,獨一無二。南越國宮署遺址面積共15萬平方米,東起倉邊路,西至廣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華路,被專家們稱為東方的“龐貝”古城。其中2000多年前的南越國宮署禦花苑,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宮苑遺址,是中國的園林之最。在禦花苑遺址共有7個時代的重疊文化層,發現秦、南越國、東漢、晉、南朝、唐、宋時期的遺跡遺物。此外,中國古代以木架構建築或磚木結構建築為主,但宮署遺址卻採用了很多類似歐洲古城的石構建築,在我國秦漢時期的遺址中是獨一無二的,有專家結合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地位認為,不排除有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因素。

  南越國宮署遺址還可以説是廣東遺址科技保護的一塊“地價昂貴”的“試驗田”。吳淩雲説:“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帶已經是開發很充分的街道、商業區,怎麼結合好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係,真的是考驗我們的智慧夠不夠用。就以準備建的宮署博物館為例,目前初步選定的這個方案,是看中了它對遺址本體的干擾較少,能夠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遺址本體上,比較符合我們‘讓遺址自己説話’的開發理念。”

  自然風化是目前廣東

  大遺址的最大威脅

  記者了解到,南越國宮署遺址的主要建材——紅砂岩經過兩千年的自然侵蝕,存在著開裂、斷裂、粉化、鱗片狀脫落等多種形式的病害,此外土結構部分也有亟待解決的病害問題。負責宮署遺址科技保護的廣州市翰瑞文物保護設計研究中心工程師傅英毅介紹,調研顯示自然風化是目前廣東大遺址面臨的最嚴峻威脅。例如珠海寶鏡灣的岩畫遺址,就受到銹蝕和微生物腐蝕的影響。專家指出,對於自然因素的破壞,最佳的方式當然是回填,但是這樣無法讓人們從中獲取更多的歷史信息。所以目前許多遺址中都在嘗試使用科技手段進行保護,延緩破壞。如廣州中共三大舊址的磚石科技處理,吉林高句麗丸都山城了望臺遺址石材的防侵蝕處理等,在西漢南越王墓墓室當中,也安置了多件儀器。但在大遺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方面,廣東基本仍處於空白階段。

  為避免破壞景觀頤和園花八倍價錢藏起高壓線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談遺産保護——

  為避免破壞景觀頤和園花八倍價錢藏起高壓線

  6月12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先生蒞臨廣州圖書館主講《世界遺産與中國特色》,在首肯目前中國“申遺”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還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誤區。

  “整舊如舊”

  不是以假亂真

  “整舊如舊”是建築學家梁思成提出的觀念,郭旃説,雖然現在很多文物保護圈外的人都懂得這一觀念,但是往往把整舊如舊理解成了以假亂真,僅僅追求一個形似。郭旃多次以商代“銅鼎”為例: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可以仿製出無數個與商代銅鼎完全相似的複製品出來,但除了材料費、工本費加一點零售費之外,它不會有更高的價值。同樣道理擴展到遺産、考古遺址、建築或自然景觀上,如果沒有了真實性,就不具備遺産真實的價值。

  郭老指出,比如修復一個清代宮殿,局部漏雨,而且險情很輕微,按照正常維修的話,把那塊破碎的瓦粘上繼續能用,仍然是清代的大板瓦,但是我們很多人缺乏這種意識,以為整舊如舊,只要我們換上大小一樣的瓦就行了,結果把清代大板瓦全都推落在地上,摔得粉碎,換上了現在仿製的這種瓦。

  “天人合一”

  在遺産保護中很適用

  郭旃説,遺産申報中,遺産和周邊景觀必須協調,中國人向來講究“天人合一”,可是對待遺産上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兒搞個指向標,那兒拉條電線。 這些現代化的東西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運用,比如把鐵皮牌變成木板,把電話亭建在小木屋等。如果沒有了景觀意識,我們申遺面對考察專家時往往會顯得很被動,古跡與現代化的事物混雜在一起,就失去了古樸的味道。

  那麼遺産保護與現代化是否不相容呢?郭旃的回答是否定的,拿巴黎來説,人家很自豪説我們巴黎三百年一個樣。巴黎把所有的高樓大廈遷到古城外,並不妨礙巴黎是個國際發達城市。我們中國也有這方面的好例子,如前些年擬從頤和園湖面上拉一條高壓線,但是考慮到會破壞遺産景觀,便花了八倍的高價從湖底走過。

  目前我國對大遺址保護

  和展示的四種模式:

  一、露天展示的遺址展示區,主要是通過設置圍護欄和説明,對遺跡本體進行加固,如長城、新疆的交河故城等;

  二、遺址博物館模式,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半坡博物館等;

  三、旅遊景區,如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等;

  四、遺址公園,如西安的幾大遺址和北京圓明園遺址等都有建成遺址公園的規劃設想。

責編:曹徵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