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嶺南“土”涼茶打敗“洋”可樂

 

CCTV.com  2009年06月22日 19:19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消息  

    ◎2006年,涼茶國內銷量超過可口可樂,而過去北方人以為涼茶就是涼白開

  ◎嶺南以前家家都會自製涼茶,大街小巷都是涼茶鋪,甚至涼茶鋪多過米鋪

  ◎光緒初年,王老吉創始人王澤邦解救百姓于瘟疫之中,被封為“嶺南藥俠”

  民間有雲:“嶺南三樣寶:燒鵝、荔枝、涼茶鋪”,和名貴得不行的東北三樣寶(人參、貂皮與鹿茸)相比,這幾件寶貝都跟吃有關,透出一股實在味,倒是十分貼近這片土地的形象。

  沒來過廣東的人也知道這裡有讓蘇軾“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荔枝,記得幾年前在來廣州的飛機上看過一個廣告,就是“吃荔枝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廣告因為和荔枝聯絡在一起,讓我不得不記到現在。但2003年之前,如果你跟北方人説要喝涼茶,對方估計會給你倒上一碗涼白開。可廣東人的涼茶,不但不是涼的,而且大多數是熱茶。誰能想到,僅僅過了3年,涼茶在國內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可口可樂。

  也許是樹大招風,今年5月,杭州消費者葉徵潮起訴涼茶界大佬“王老吉”添加的“夏枯草”等成分加重了他的胃潰瘍,提出王老吉應該在包裝上警示説明“孕婦、經期女性、兒童、老人、體虛胃寒者慎用”。一時間,去年地震捐款一億、曾經無限風光的王老吉,遭遇了最大的信任危機。

  在營銷界,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已成為經典的廣告案例。比起最初不湯不水的“健康家庭,永遠相伴”,“怕上火,喝王老吉”既保留了涼茶的功能,又弱化了人們對涼茶是藥品、有問題了才需要喝的固有印象;誰更能體現紅色王老吉的核心定位,誰更能吸引你把錢從口袋裏掏出來,已不言自明。

  但廣告營銷的神效,似乎不是王老吉等廣東涼茶成功的根本,因為在這廣告之前,王老吉在兩廣和浙南的銷售,也讓這個企業波瀾不驚地活了下來。在廣東遍地開花的涼茶鋪,除了那塊沒什麼新意的招牌,也從來不需要做廣告。所以,和可口可樂不同,不是廣告憑空成就了涼茶,廣告只是幫助原屬廣東的涼茶走向了全國。

  在以前的嶺南,家家都會自製涼茶,無論新舊城區、大街小巷,都能看見賣涼茶的舖子,甚至出現了涼茶鋪多過米鋪的奇觀。據一些老人回憶,廣州最早的涼茶鋪,就是兩三平方米的小鋪面,店舖內連桌椅都沒有,櫃臺上放幾個青花粗瓷大碗,旁邊則是兩三個大涼茶缸。顧客只要扔幾個銅板,就可以拿起一碗濃黑的涼茶,咕嚕咕嚕喝完走人。也有一些舖子,專門雇傭一些夥計挑著涼茶穿街過巷,沿途吆喝:“茶,發燒發熱有揸拿(把握)”。之後為了方便客人,涼茶鋪開始制售“盒仔茶”,把幹品涼茶原料做成小包小盒,供客人買回家自己用開水沖服。

  舊時只在廣東有涼茶鋪,現在全國到處是連鎖店;舊時只有廣東人光顧涼茶鋪,現在新移民也時不時來一碗;舊時只有“盒仔茶”,現在直接做成罐裝盒裝飲料,你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形式變了,但不變的是,涼茶依然是廣州的標誌、嶺南的符號。可以説,嶺南的“毒霧瘴氛”讓涼茶有了存在的必要,而嶺南人讓涼茶有了存在的可能。

  初來廣東的人,估計會和被貶謫到嶺南七年之久的蘇軾有同樣的感慨:“嶺南天氣卑陋,氣蒸溽……秋夏之交,物無不腐壞者,人非金石,其何以能久?”似乎祝融一年四季都住在這裡,春天濕熱、夏天炎熱、秋天悶熱、冬天燥熱。要在這種環境裏活得舒服點,廣東只得與天鬥、與地鬥,調理保健、防病治病。據説東晉時,道學醫藥家葛洪來到嶺南,見當地瘴癘流行,便悉心研究嶺南各種溫病醫藥。他所遺下的《肘後備急方》和《抱朴子》等醫學著作,以及其他嶺南溫派醫家的經驗,為嶺南人防治疾病所用,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涼茶,也就有了後來有關涼茶的傳奇。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