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董炯羽毛球俱樂部,在董炯辦公室的墻上挂著兩張他認為最珍貴的照片。
其中一張記錄了他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決賽中的一個瞬間,那一年,年僅22歲的董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這個來自北京的大男孩在決賽中輸給了對手,站在領獎臺上的他失聲痛哭。
董炯:“需要一個來證明你自己的時候,雖然是第二名,但是至少自己覺得我站在這行列當中了,站在世界前列當中了。”
這裡是北京羽毛球隊的所在地--北京什剎海體校。十幾年前,董炯就是在這裡開始了他的羽毛球之路。
昔日的訓練館已經被籃球場所取代,但不變的是董炯心中那段難忘的記憶。
董炯:“三塊排球場,我們是七塊羽毛球場地。他們排球隊訓練吧,你像他們訓練就是男排在裏頭,女排一二在外面兩塊場地訓練。他們(佔用)三塊大的場地,我們的場地就用不了,我們的場地是劃在排球場上的,所以他們用了我們就用不了了。
艱苦的訓練條件並沒有改變董炯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些衚同裏的一磚一瓦都成為他少年時期記憶裏最重要的一部分。
董炯:“這麼多年,在什剎海呆這麼多年。原來跑步,這種衚同我們經常串。原來裏面沒有地方,就在外面跑,跑什麼後海啊。感覺這麼多年也很有感情,因為畢竟訓練生活都在這。現在變化也很大。
憑著自己的努力,董炯在1991年獲得了一個去國家隊代訓陪練的機會。儘管是代訓陪練,但是這對當時的董炯來説,已經十分地滿足。
董炯:“我都有機會能來國家隊,我不管是集訓還是代訓,我有機會訓練,我有場地,我有這種環境,我就非常知足,我就只知道我去努力,我去,就是刻苦訓練。”
1993年底,中國羽毛球隊全面新老交替,這使得董炯這批年輕隊員有了參加世界大賽的機會。1994年5月,董炯參加了第十八屆湯姆斯杯羽毛球賽。在與馬來西亞隊的半決賽中,董炯作為第二單打迎戰王友福。
比賽一開始董炯大比分領先,但是後來他越打越糟,最終輸掉了比賽。這次經歷讓董炯回國後遭遇了一個小小的尷尬。
董炯:“正好我們回國以後出去吃飯,從體委那打一個出租車,那出租車(司機)説,你們體委的,我説運動員,前幾天那個比賽有一北京小夥,那那叫臭。説打上來領先,後來一會沒勁了。我在旁邊就聽著,後來我就在那樂,他也沒認出我來,我就覺得反正挺窩囊的。
那時候的董炯還不被人所熟知,但兩年之後,董炯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表現使他被許多人所認識。在那屆奧運會上,年輕的董炯戰勝了西德克等當時的世界強手進入決賽。決賽的對手是在那年年初剛剛戰勝過董炯的丹麥人拉爾森。
在比賽中,拉爾森豐富的經驗和出色的發揮讓年輕的董炯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就輸掉了比賽。
董炯:“那一瞬間你是空的,你是,哎呀,回頭想想嘩一閃過去,那仔細(回想)那個過程,是你每一天在積累,在刻苦訓練,那個是滋味,那個是有酸有甜什麼都有。所以現在想這個人生的過程,就是覺得慢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去品嘗它,然後你去往上走,自然就有結果。四年後的奧運會冠軍就是你的了。”
在四年後的奧運會賽場上並沒有出現董炯的身影。這其中的原因在他辦公室墻上的另一幅照片中表現了出來。
董炯:“這個照片,土比較多,就是我説99年的時候,膝關節受傷然後打封閉,這外面是護膝,裏面這麼寬的地方。這是護腕套在裏面,就是(為了)減輕疼痛吧,勒緊了以後不就麻了嘛,麻了以後上場打球,一會就沒感覺了。
在那次受傷之後,董炯漸漸地淡出了球場。當他的隊友在悉尼奧運會上勇奪四枚金牌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謀劃自己新的事業。
董炯:“我有比賽成績大賽經驗 技術水平以及成長經歷,我要把它及時帶給下一代人,要在這個行業當中我再去發揮我自己的這種價值。”
2002年 董炯在北京的一所小學內創辦了這個現代化的羽毛球俱樂部。這些孩子既是俱樂部的隊員,又是這所學校裏的學生。他們每天可以安心地訓練和學習。
董炯:“過去總是人們老的觀念是説,幹體育的學習都不好,我要改變它。為什麼?不是。幹體育的每個人思想都很好,都很聰明所以我一定讓這些孩子學習好也好,努力也好,讓他多一項技能。?(體育的技能沒壞處,對他學習有好處,只有好處。我走這條路上不去了,我還可以上大學,而不是説幹體育,就這一條死路,到頭弄不出來個冠軍 完了,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應該是把體育跟教育結合在一起,才能往上(前進)。)
如果羽毛球運動員的每次發球都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那麼這個俱樂部就是董炯一次新的發球。
責編:王曉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