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體育頻道的“武林大會”已經舉五周了,作為一個武術愛好者,我是每場必看,4月3日,隨著五祖拳總決賽的大幕徐徐落下。我想對這段時間的比賽作一個簡單的評述。
總體而言,“武林大會”的比賽填補了當今中國電視沒有傳統武術節目和中國沒有傳統武術格鬥比賽的兩個空白,可以説開創了一個先河。對於“健身化、表演化和競賽化”幾十年的中國武術來説,“無拳套、無級別、無演繹”的“武林大會”的確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在陽春三月猶如一縷春風吹進了當今靡靡不振的武林。雖然節目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有這樣的勇氣和行動還是可喜可賀的。
比起散打比賽“武林大會”具以下突出特點:
1、 去除拳套,解放雙手
這一改革使傳統武術豐富的手法能夠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掌、拳、勾能夠自如地應用於實戰中,而且去除拳套以後擊打的效果更為明顯,對於運動員的抗擊打能力也是一個有力的考驗。比如3月27日最後一場盧思明和南少林曾玉龍的對決,盧的重拳打倒對手的手臂上馬上瘀青。
此外,去除拳套後運動員在使用“拿法”時也更為方便,在近身摔的時候拿的更穩、更牢,相比散打來説,大大減少了失誤的機會。
2、 無級決鬥,更需勇謀
大會的一大特點是沒有級別的劃分,以現代競技的觀點看,這很不公平,但我覺得這一點恰恰最能體現傳統武術的勇氣和智謀。在冷兵器時代,武術就是生死搏殺的技術,你遇到什麼對手不是你能夠選擇的,遇到比你高大強壯的對手要想取勝,除了技術高超,還得有智謀,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和智慧。這一點在太極拳的技擊中表現的特別鮮明。而在武林大會的賽場上,小級別在和大級別的對決中表現的不是很理想,小級別的靈活和輕巧的優勢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
3、 沒有演繹,拳拳到肉
沒有演繹,還原武術精髓是大會的宗旨。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拳臺上沒有什麼花架子、更沒有花拳繡腿,有的是真刀真槍的實戰,被打出血的,打折腿的都有。雖然比賽的節奏和精彩程度有待提高,但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節目會越來越棒。
個人認為,“武林大會”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
1、比賽的服裝
比賽的服裝設計目前還不盡如人意,五祖拳的選手和場上裁判的服裝看起來很粗糙,沒有武術的品味,特別是場上裁判,上衣如果沒有扣子就像廚師的工作服,那個長長的扣子沒有任何的結,就一根線連著,沒有武術的特色。武術的套路比賽服裝已經放開了,結果白花齊放,異彩紛呈。所以武林大會的服裝是不是也考慮改革一下呢?
2、舞臺的設計
很美觀,也很有特色,但是每一場比賽都在同一個舞臺上,時間久了未免有些審美疲勞。建議把擂臺搬到室外,搬出北京,到比賽拳種的發祥地去,比如五祖拳就可以放到泉州或南少林去打,八極拳就可以到河北滄州去打,太極拳就可以到陳家溝去打。一則有當地的群眾基礎,二則便於發現人才,同時還提高當地的知名度,而節目本身也更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可。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呢?
3、可適當增加一些表演的項目
如套路、器械、對練等,以增加比賽的觀賞性。畢竟對武術和技擊不太熟悉的觀眾是看不懂打的門道的,但是表演的好看對他們來説卻又很大的吸引力。
4、節目主持人
主持詞太單一,語言煽動性不夠,沒有太大的感染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水平,轉變風格。
5、嚴格規範格鬥的技法
這一點在選手的選拔時就要嚴格限制,在比賽時更要嚴格限制。如果格鬥中都是散打的拳法和腿法而沒有使用本拳種有特色的技擊方法,比賽就失去了該拳種的特色,贏的也沒有特色。傳統武術和散打的區別不是在表面的形式上,更在於格鬥的方法和技巧上。希望主辦方在比賽時能夠制定一個合理的規則,鼓勵傳統拳法的運用,充分發揮傳統拳種的技擊魅力。
“武林大會”是央視在2007年帶給廣大武術迷的一個驚喜,希望央視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讓武術這棵千年古樹在21世紀煥發青春。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