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比賽的歷史沿革
馬術,是人騎乘馬匹或駕馭馬車的一種體育運動項目。馬術起源於原始人類的生産勞動過程。大約在5000年以前,馬就被馴養為家畜,經過長期的飼養,逐漸形成高大、威武、快速和強壯等特點,成為生産、軍事活動和為其主人服務的工具。
早在公元前680年舉行的古代奧運會上就設有雙輪馬車比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騎馬從貴族、富豪的特權逐漸變成社會大眾的娛樂和競技運動項目,現代馬術運動始於歐洲。1734年美國弗吉尼亞成立查爾列斯頓馬術俱樂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馬術俱樂部。1953年首次舉辦世界場地障礙馬術錦標賽。1966年首次舉辦花樣騎術錦標賽。
1900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屆現代奧運會上,馬術就被列入了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設有賽馬、越寬障礙和越高障礙等3個比賽項目。191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現代奧運會上,馬術比賽項目增加到5個,即賽馬(個人和團體)、軍官式騎術(個人和團體)和盛裝舞步個人騎術。
殘奧會馬術比賽選手由視力障礙、腦癱、截肢或身體其它部位障礙的運動員組成。最初,由於馬術運動對殘疾人的身體技能的恢復與促進有很大的作用,一直以來只作為一種康復治療的手段運用。直到20世紀70年代,殘疾人馬術才被作為一項體育運動。
國際性的殘疾選手盛裝舞步比賽始於1984年紐約世界運動會。從那以後,舉行了許多國際比賽。第一次世界錦標賽于1987年在瑞典舉辦,隨後的比賽在丹麥、英國和比利時舉辦。
在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上,馬術正式成為殘奧會比賽項目。當時,只有16個國家參加了盛裝舞步項目。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68名運動員參加了馬術比賽。這屆殘奧會我國未組隊參加馬術比賽,馬術運動在我國開展的程度還不高。
責編: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