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運會到軍運會:十二載跨越 江城涌動體育潮

副標題:

來源:新華網  |  2019-10-18 09:08:22
新華網 | 2019-10-18 09:08:22
原標題:從城運會到軍運會——十二載跨越 江城涌動體育潮
正在加載

  新華社武漢10月17日電(記者廖君 王自宸)12年前,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在武漢舉行,這是當時武漢承辦的最高規格綜合性運動會;12年來,武漢網球公開賽、武漢國際賽馬節、世界飛行者大會等一批國際賽事紛紛落戶武漢;如今,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準備就緒,即將拉開大幕。

  一座“運動之城”正迅速崛起,“九省通衢”的武漢正通過體育,帶來惠及當代、澤被後世的物質與精神財富。

  體育賽事紛至沓來 全城涌動體育潮

  兩江交匯、分為三鎮。地處長江、漢水交匯之處的武漢,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崇尚發展體育的歷史也由來已久。在武漢江漢關博物館,一張女子網球選手的老照片特別引人關注,那是在1933年,漢口市體育會首次主辦全市網球比賽,照片裏的選手是女子網球冠軍徐樹敏。

  2007年10月25日,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在武漢開幕。這也是當時武漢承辦的最高規格綜合性運動會。

  從城運會起步,武漢舉辦大賽的腳步一發不可收,每年都要申辦和承辦15次以上國際性、洲際性、全國性體育比賽:除了承辦湯尤杯、全國智力運動會、籃球世界盃、亞洲羽毛球錦標賽等大賽,號稱武漢“五馬”的“漢馬”武漢馬拉松、“水馬”武漢水上馬拉松、“賽馬”武漢國際賽馬節、“天馬”世界飛行者大會、“鐵馬”中國汽摩運動大會,更讓武漢體育賽事近年來漸成品牌。

  2013年武漢首次舉辦網球公開賽,6年來,參賽的國際球員、星光指數每年都在突破新高。前世界第一、7次大滿貫冠軍大威廉姆斯説:“對我來説,武網永遠都是特殊的一站賽事,武漢已經成為每個球員都想要來的地方。”

  2019年9月21日,世界橋牌聯合會主席加納裏戈·羅納在武漢宣佈,從今以後,世界橋牌團體錦標賽中的混合團體賽將正式命名為“武漢杯”。在各項體育世界頂級賽事中,以武漢這座城市命名,這是第一次。

  武漢市體育局局長王沈順説:“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即將在武漢召開,武漢作為一座‘運動之城’正在迅速崛起。” 他説,以籌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為契機,武漢市通過辦品牌賽事、增體育設施、強運動服務,正不斷推廣全民健身、培育體育産業、夯實群眾基礎、發掘體育人才。

  “辦賽事”與“建城市”相結合 助推城市跨越發展

  “我家住武昌江灘邊,晚上出來散步,兩江四岸的夜景,還有東湖的美景,完全不輸給國外大城市。”曾在德國留學6年的武漢市民小李説,借著軍運會契機,武漢市將長江主軸8座橋梁進行了彩化、亮化、美化。

  12年前,武漢籌辦“六城會”讓城市建設提速了至少8到10年。當時,天河機場二期擴建、武昌火車站改造、7條城市進出口道路建設、蛇山顯山透綠工程等,多個大型項目的集中實施,在武漢城市建設史上還未曾有過。

  12年後,武漢在籌辦軍運會的過程中,貫徹執行“每天不一樣”的城市建設理念。按照辦賽事與建城市相結合的理念,武漢堅持“全面提升、重點保障”的思路,對全市“場站邊、線路邊、工地邊、鐵路邊、江湖邊”全面、全域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實現“道路潔化、立面美化、景觀亮化、水體凈化、生態綠化”,推動城市華麗蝶變,展現最現代、最生態、最亮麗的大武漢。

  10月16日,第七屆世界軍運會火炬傳遞的最後一站在武漢東湖綠道舉行。這條100余公里的湖中綠道串聯成網,是國內最長的5A級景區城市環湖綠道。

  因軍運村而出名的江夏區黃家湖區域地處偏遠,曾是城市“死角”。這裡建設滯後,交通不便,而且一遇暴雨極易積水。曾經的“堵點”黃家湖大道,作為軍運村的出行要道,現已建成雙向8車道的景觀大道。更讓附近居民嘖嘖稱讚的是,不僅馬路變寬了,地下還配建了全長6.1公里的大型綜合管廊,再無水患之憂。

  35個場館設施得到升級改造、1300多公里道路得到整治提升、城市快速路通車總里程達281公里、軌道交通總通車里程躍居中國城市前列……“描金東湖”“水墨沙湖”“古韻琴臺”“生態金銀湖”等各具特色的亮點片區閃亮登場,作為現代化大都市,武漢城市風貌日漸彰顯。

  科學發展理念的融合 借辦會增強百姓“獲得感”

  一次大型運動會,舉辦城市往往需要花費三分之一以上預算經費來修建、改建大大小小的比賽場館,但在短短的十多天風光與輝煌之後,這些場館的使用便宣告結束。賽後誰為這些場館繼續買單? 其運營和維護的成本問題無法回避。

  武漢舉辦“六城會”的60個比賽和訓練場館中,對舊設施進行改造、擴建的達到了32個。這些場館大部分歸屬大中專院校及中小學校所有,是學校永久性的優質體育資源,即節約了資源,節省了投入,又發揮了存量優勢,避免了重復建設。

  量力而行、節儉辦賽、賽用結合、惠民服務,本屆軍運會的建設模式以及其賽後的動作方式也如出一轍。

  今年5月底,包括軍運村在內的軍運會35個比賽場館建設及維修改造已完工。這些新建場館在規劃選址之初就兼顧了完善城市功能、補齊城市短板、便於賽後利用等目標。

  參加本屆軍運會的記者和運動員發現,武漢軍運會場館極為分散,35個比賽場館遍佈在各大高校或三鎮不同的居民生活集中區域。這樣佈局安排的背後是對場館賽後利用的科學考慮。

  如今,“全民健身”的觀念在武漢日益深入人心。武漢市的健身熱潮前所未有地高漲,健身人群隨處可見,健身器材和場館遍佈城區,品牌賽事更是全面開花,經過大型賽事的不斷洗禮,正在成為一座運動之城的武漢,將以最好狀態綻放在世界軍運會的舞臺。

編輯:胡廣東 責任編輯:王曉遐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全部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我來説兩句

我要評論取消

提交

微笑
酷
親親
耶
鼓掌
調皮
星星眼
大笑
偷笑
比心
點讚
送你花花
禮物
慶祝
666
打氣
棒棒噠
打call
厲害了
加油
大神V5
睡著了
發呆
疑問
害羞
暈
哼
抓狂
驚恐
捂臉
機智
摳鼻
體育精彩視頻
體育視覺係 換一換
>
正在閱讀:從城運會到軍運會:十二載跨越 江城涌動體育潮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