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訊:在中國男籃輸給尼日利亞隊之後,面對央視記者“如果只有一個人來承擔這個責任,是誰”的提問,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斬釘截鐵地回答了一個字:“我。”的確,從結果來看,他設計的“雙國家隊”模式最終並未起到“1+1>2”的效果,但姚明推動中國籃球加速職業化的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即便無緣東京奧運會,對中國籃球來説也未必全是壞事,但如果以此為理由而中斷已經開啟的籃球改革進程,那對於中國籃球來説才是真正的災難。有人很難理解:大家公認CBA聯賽水平越來越高,越來越紅火,按理説國家隊成績也應該顯著提升才是。這麼想其實陷入了一個認識誤區,因為職業聯賽本質上是一個商業聯盟,追求的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國家隊要參加國際大賽,戰績和排名是硬指標。
有人把中國男籃本次世界盃的失利原因,歸結為聯賽延長導致國家隊集訓時間得不到保障,可實際上,中國男籃從5月15日集結,到8月31日正式比賽,有將近4個月的時間備戰,集訓時間是所有球隊最長的。
CBA是一個向NBA看齊的聯賽,和國際籃聯所組織比賽的人員構成、比賽時長都有明顯區別,就連規則也不一樣,我們的球員都需要重新適應,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是東道主,但裁判有時好像與中國男籃作對的原因。
但是,聯賽和國家隊在本質上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並不存在根本的矛盾衝突。CBA是職業聯賽,投資人的權益必須得到保障,所以姚明設計的改革方案在大方向上是應該堅持的,畢竟只有提升聯賽水平和改善聯賽環境,運動員才能在聯賽裏得到更多鍛鍊,國家隊才能得到更高水平的人才。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在國家隊層面,成績永遠是要優先於商業權益的,與其糾結于聯賽要不要為國家隊集訓讓路,還不如想想辦法提高國家隊熱身賽的質量,避免大賽前國家隊還要在多個國內三四線城市間來回奔波,與低水平球隊打一些價值不大的熱身賽。 (記者:李翔)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