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相信看過週六淩晨那場中卡大戰的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批國腳又犯了出工不出力的老毛病?或許你會説部分人可能心繫即將開始的後幾輪聯賽,但國足陣中還有人所在的球隊既非衝冠競爭者,又非保級困難戶,那麼他們平庸甚至有些懶散的表現又怎麼解釋呢?究其根源,中國足球還需提升自身運動員的整體素質,不僅僅是競技層面,還有心理層面。
裏皮來到國家隊後,中國男足的整體面貌一度有了不小的變化,不過在一些硬仗面前,大家表現出來的整體狀況卻並不那麼令人滿意,尤其當意大利人在排兵布陣上作出一定的調整之後,大多數隊員的回饋是難以適應和無所適從,而在場上最直觀的反映則是大家的注意力下降,有威脅的進攻和射門更是寥寥無幾。如果比分落後時只有38歲的老隊長鄭智奮力回追,可想而知當時隊員們在心理上已經是如何的崩潰和懈怠。
本週在雲南曲靖熱身的新一屆國奧男足也迎來了他們的新掌門人——荷蘭名帥希丁克,作為中國足球的希望,國家把他們交給了這位曾經在世界多家知名俱樂部和多個國家隊創造過奇跡的老人,但國足要想復興,或者説重新成為亞洲一支具有競爭力的球隊,不僅僅需要知名外教團隊的加入。回顧過去幾年,咱們引進的名帥不算少,但卻並沒見到什麼真正的效果,因為核心在於“換湯沒換藥”,“湯”的水平在提升,而“藥”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有人詬病裏皮在選擇大名單時的“執拗”,畢竟這支國足的平均年齡超過了29歲,不過這些國腳可是目前中超賽場上表現最好的球隊中的絕對核心,徵召他們來其實本沒有錯。不過隊員們卻在場上沒有拿出和他們本來水平相對應的表現,其中的原因是複雜的,但不得不説的是,大家在心理層面的重視和投入打了折扣。輸球可以接受,但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國足的發展不僅換“湯”還得提升“藥”質。
文/本報記者 張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