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如今,共享經濟越來越火,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洗衣機、共享睡眠艙……層出不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共享經濟滲透到了各個行業,而就在近期,共享健身倉這一新生事物也開始“闖入”人們的視野。
日前,共享健身倉覓跑落戶北京多家小區,而僅成立一個月的覓跑就已獲得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來自經緯創投、信中利、合鯨資本、獵鷹創投,目前估值已過億。
據了解,覓跑健身倉場地為4平方米,可以容納1至2人,目前,健身倉內主要以跑步機、動感單車、橢圓機等健身器材為主,其中跑步機佔多數。其收費標準是每分鐘0.2元,每次運動時間為20至30分鐘。
用戶使用健身倉需要通過手機APP線上預約,掃碼開門,使用前需在平臺繳納99元押金後進行註冊,單人單次運動的花費約為4到5元。用戶還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方式登陸運動系統,並在運動結束後進行分享。
覓跑給出的財務模型是:共享健身倉設備成本為1萬元,加上50%的能耗、折舊和運維成本,年化成本在15000元左右。若是日均有5至6小時的有效使用時長,單個健身倉的單日收入可達70元左右,回本週期在8至10個月左右。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另一家公司抖吧就推出了共享健身倉項目,計費採取按時計算方式,採取高低峰調價模式,均價為10元/小時,最低至1元/小時,最高達到16元/小時。
覓跑創始人畢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按照公司在北京的實地調研,10%的白領用戶有購買健身卡的經歷,但保持健身習慣的並不多;95%的用戶有運動需求,但運動習慣仍未完全保持,場地和設備限制是一大原因。畢振還向媒體透露,覓跑預計將在北京投入共計1000個共享健身倉。
顯然,共享健身倉是瞄準了發展全民健身的時機,充分利用健身人群的碎片化時間,彌補相應的運動消費市場空白。它打破了健身房+年卡+教練的模式,將一年交幾千元會員費去健身房的傳統模式拆分成了計時付費模式,同時也將傳統的大型健身房拆分成了一個個小空間。但是,與此同時,問題也來了,這麼小的一個空間裏面,那麼多人進去健身,汗味兒怎麼辦?有很多體驗者表示,共享健身倉內的汗味兒很大,而且沒有洗澡設施,健身後的個人衛生也無法及時打理。
對此,覓跑相關工作人員也給出了解釋:“我們會和小區物業人員合作,對健身倉進行維護和保潔。之所以把共享健身倉放在居民社區,一方面,因為小區的場景更適合共享健身倉;另一方面是由於社區人流量大,更主要的原因是健身完可以馬上回家洗澡。”
近日,少海匯生態圈對外公佈,即將推出一款名為“純凈跑”的共享健身倉項目。宣稱將是行業內第一款能真正解決汗味兒痛點的共享健身倉。
與前兩款産品相比,“純凈跑”增配了負離子發生器與綠色制氧設備,能夠高效迅速的沉降污染顆粒和細菌病毒,降解甲醛,凈化空氣,亦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減輕肌肉疲勞感、預防呼吸道疾病的功效。大風量新風系統,將室外空氣經過過濾後引入室內,在室內形成微正壓,在氣流運動下,將室內沉降的污染顆粒和細菌病毒通過排風口排出室外,同時保證室外污染空氣不會進入室內。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健身倉以小區“5分鐘健身圈”為主要區域覆蓋,這樣做的好處是省去建洗浴和更衣室的成本;對於用戶而言,的確也存在就近就便的消費需求,並能以最小的成本參與到健身活動當中。但這種模式是否只是資本炒作的一種噱頭,需求是否是剛性?能否打破健身市場瓶頸成為新的健身人群的流量入口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