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第一體育 > 綜合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燒錢”到學會賺錢 探究全運會經營模式之變

 

CCTV.com  2009年10月21日 16:18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10月21日體育專電 題:從“燒錢”到經營——全運會經營模式之變

  新華社記者王恒志 賈文軍 張旭東

  手舀7億多的市場開發收入,十一運會組委會執行主任、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心裏有了底。

  “有了這筆錢,政府就不用硬掏那麼多辦賽費用了。”姜大明有一本賬,他要讓全運會不再是政府負擔,並成為山東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器。

  此前還有一個消息,湖南的長株潭三城市欲申辦十三運會,但他們自己判斷,至少會面臨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省市的競爭,難度很大。

  從政府全額掏錢到市場開發收入連續創出新高,從京滬穗三地輪流主辦到各地爭相申辦,全運會價值更加彰顯,這其中全運會經營模式之變當居首功。

  全運會從無到有的賺錢能力

  全運會是國內級別最高的體育盛會,其初衷並沒有“賺錢”二字,政府包辦一切。但隨著辦賽成本越來越高,承辦地政府的經濟包袱越來越重。“賺錢”補貼“家用”成為全運會必需面對的課題。

  1987年廣東六運會,“勇為天下先”的廣東人開啟了全運會經營的先河,中國第一張體育彩票的發行、會徽吉祥物專利以商品經營形式出現……第一桶金雖然挖得不多,開發方式也有限,但這“第一隻螃蟹”的味道至今仍值得回味。

  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顏爭鳴曾負責十運會資源開發工作,他説:“全運會的市場開發工作,廣東開了個好頭,到了廣東九運會時候已經比較全面了,我們後來都是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和擴充。”在不斷完善擴充的基礎上,全運會市場開發收入的數字在不斷增長,八運會1億多,九運會2億多元,十運會6億多,十一運會目前簽約總額已超過7億元。

  目前的全運會市場開發,主要是和各級贊助商簽約。以十一運會為例,本屆全運會進一步細化贊助等級,分為合作夥伴、特別支持單位、贊助商、供應商四級,其中特別支持單位是山東省的匠心獨運,十一運會市場開發顧問、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説:“北京奧運會就是三個等級,特別支持單位的加入,使得很多超過贊助商又達不到合作夥伴標準的企業都能參與到贊助行列中來。”這也是山東省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想出的應對招數之一。

  此外,全運會特許經營、指定産品、門票銷售等方式也可以籌集到可觀的資金,目前十一運會僅門票收入就超過1200萬元,大大超過了之前的預期。本屆全運會山東省還推出全運會專題彩票,銷售總額達24億多元,籌集公益金近7億元。

  全運會的成本怎麼算

  提到成本,顏爭鳴笑了:“這個賬要看怎麼算。要是説把城市基礎建設、場館建設這些都納入其中,那絕對是入不敷出,別説全運會,就是奧運會也肯定賠錢。”

  十一運會組委會秘書長、山東省副省長黃勝也説:“直接投入方面,財政投入是辦好十一運的主要資金來源和重要保障。”

  要知道,辦一屆全運會,各方面總投入恐怕要以百億計。十一運會,山東省共規劃建設比賽和訓練場館129個,其中新建44個,維修改造85個,儘管已經本著“能改建就不新建,能搞臨建就不搞永久”的原則,場館建設總投資仍達到105億元。

  這還不包括道路交通等城市各方面改造工程。十運會前,江蘇省建成了自己的第一條地鐵;本屆全運會前,快速公交、立交橋等新項目也紛紛竣工,這些項目的成本都是極為高昂的。

  顏爭鳴説:“一般我們説全運會的成本,還是辦賽成本。十運會時我們市場開發舀到了6億,去掉實物、服務等非現金收入,實際的現金收入是4億多,再加上總局補貼的1個多億,我們當時辦賽最終花了5個億不到,從這個方面看還略有結余。”

  而從目前十一運會各類市場開發收入情況來看,維持辦賽成本應該也不是難題。劉清早認為,全運會的品牌開發潛力巨大,完全可能像奧運會一樣實現盈利,讓政府在賽事組織過程中不用再掏錢。他説:“下一步,全運會需要構建自身的完整的品牌,建立全運會市場開發秩序,打造專業化的運營隊伍,不能每屆全運會都從零開始。”

  全運會的真正價值

  十一運會組委會市場開發部副部長王延奎感慨:“金融危機衝擊,體育大賽密集,全運會還能受到市場如此青睞,真不容易。”

  而在姜大明眼裏,十一運會已不僅是一屆全運會。他説:“我們一直堅持大力實施全運經濟帶動戰略,借會造勢,借勢發展,充分利用十一運會帶來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快服務業包括旅遊、金融、商貿、通訊、文化和體育産業的發展。”在這裡,全運會經營已不再局限于一次大賽的辦賽收支能盈利幾何,借助大賽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等各方面更好更快發展,才是更新更大的經營理念。

  現任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四年前是十運會組委會執行主任,他説得更直接:“十運會起碼讓南京加快發展了十年。”這筆賬裏,更多的是全運會留給南京市和江蘇省的那些財富。梁保華説:“本來這些城市基礎建設,我們也要上,全運會‘逼’我們加速了這些建設,這是全運會帶來的推動力。”借助十運會,南京市民不僅有了地鐵,還有了一座飛速發展的河西新城。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以往由北京、上海、廣東三家輪流舉辦的全運會變成了各省爭搶的“香餑餑”,再加上江蘇省舉辦十運會給江蘇體育、經濟、城市等方面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所有人都清楚,全運會再也不是“純燒錢”了。

  至於大賽體育場館眾多帶來的賽後利用問題,自從九運會廣東省提出拆分賽場以後,十運會和十一運會,江蘇省和山東省都將賽場放到了全省每一個市,甚至是大學裏。這樣的場館佈局顯然更加合理,顏爭鳴説:“目前看我們十運會的場館,除了一兩個專業性太強的場館有些閒置外,其他都可以維持正常運轉,而且,我們感到這些場館還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場館需求。”

  目前在江蘇各地,老百姓有了功能健全的體育場館健身、看文藝演出、觀賞高水平賽事,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南京市民葉靜是南京奧體中心的常客,這座十運會主體育中心擁有網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等全民健身體育設施,葉靜説:“這個家門口的體育館,給了我們很多方便。”

  梁保華則説:“這些場館,是我們該建的。”

 

相關鏈結:

[組圖]全運會李娜因傷退賽 成金花退賽第一人
[視頻]第十一屆全運會 男子射箭個人1/8決賽
[視頻]全運會特別節目《全運者説》:李永波
[組圖]全運會李娜因傷退賽 成金花退賽第一人
全運田徑産生首金 田夢旭奪得男子10000米冠軍
邢慧娜因傷退出全運會 無緣北京奧運一幕重現
全運田徑賽21日開戰 嚴懲興奮劑違例將終身禁賽

責編:汪海俊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