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俊,WMA(中國武術職業聯賽)仲裁委員會委員。
“還原真實武林,傳承功夫精髓!是我最欣賞的一句話。”蔣先生開門見山地和記者説,“不過這不容易,因為我們觀眾對武術的期待值太高!”
“剛開始打得不好看是正常的!”
去年年底,蔣先生全程參與了WMA規定技法30招的選定過程,他説:“目前,30招技法主要源於太極拳,但也將吸取各門各派的精華。”每一招蔣先生都強調形神韻兼備。
今年六月,他向中國太極拳博物館捐贈文物史料——陳照丕的《陳氏太極拳匯宗》一冊,書名由民國時期清華大學四大學者之一的于右任題寫,另捐陳發科拳照圖片20余幅。
採訪之前在想:這位文武兼備的傳統武術工作者一定會對WMA首輪亮相選手的技法不滿意,可是,蔣先生卻説:“剛開始打得不好看是正常的!因為WMA才剛剛起步,需要時間慢慢還原傳統武術。現在的運動員能夠先打出“形”來就很好,任何技術的運用都是從形似到神似,水平會越來越高。”
針對網上對WMA的爭議甚至不解,蔣先生給出了自己的態度:“積極、包容、愛護、探索!”
“所有拳種打好了都好看!”
看完WMA的比賽後,有學者提出:如果WMA規定技法30招主要源於外家拳(比如少林拳)的話,比賽可能會更好看?記者也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了蔣先生——“所有拳種打得好了都好看!”蔣先生説,一般都認為外家拳爆烈剛猛,內家拳以柔克剛,但實際上中國傳統武術是相通的,能打出“技法”最關鍵!所以,WMA堅持以“技法為取勝的核心”抓住了“繼承、傳承和發展”的重要環節。
另外,蔣先生説WMA規定技法30招也是發展的,經過實戰檢驗,適合的技法會保留,不適合的會刪減,還會增加其他經典的招法。
“傳統武術比散打、拳擊要好看!”
蔣先生説,1982年在北京,他參加了全國武術擂臺賽,獲得75公斤的冠軍,從此就再沒有武術實戰。資深武術專家韓建中更是認為:自1929年之後,80年來,武術就沒有打過實戰,現在的武術打不出味道,是因為幾十年沒打了。所以,對於“健身化、表演化和競賽化”幾十年的中國武術來説,“無拳套、無級別、無演繹”的WMA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蔣先生説,他推崇的傳統武術的形神韻和WMA出品人阮偉強調的“WMA是攻防技法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理念不謀而合。
拳擊更適合歐美人,因為它要求搏擊的距離,而中國傳統武術更講究近身搏擊技法,所以它只能源於亞洲。拳擊和散打在中國發展將近30年,而WMA剛剛開始,蔣先生説:“我相信,無論從時間進程還是技法發展上,以WMA為代表的傳統武術比散打、拳擊要好看!”
相關鏈結:
【CCTV-5直播入口】 【高爾夫網球直播入口】 【高清直播入口】
【全體育】 【IN圖酷】 【體育論壇】 【體育畫報】 【09全年體育賽事】
責編:鄭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