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體育頻道 > 新聞資訊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冬會軟硬體勝溫哥華 申冬奧首先提升知名度

 

CCTV.com  2008年12月26日 07:38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黑龍江日報  

  曾5次採訪冬奧會的新華社記者周傑,對冬季項目情有獨鍾,一往情深。 在我省採訪期間,他看冰城、觀亞布力、走帽兒山,乘纜車、坐滑雪列車,將哈爾濱大冬會籌備工作看個夠。説到此次採訪的感受與體會,他打開了話匣子……

  大冬會軟硬體勝過溫哥華冬奧會

  “這裡的變化太大了。近些年來,我曾3次來到這裡,時間稍遠的那次是哈爾濱首次申辦冬奧會,總體印象感覺那時場館設施等都太簡單了,讓人為之一振的地方不多。”

  “這次則不一樣了,變化太大了。無論是冰上場館還是雪上場地及配套設施均舊貌換新顏。乘坐索道至滑雪場最高點鳥瞰,整個景象讓人為之一振。”

  “尤其是哈爾濱至亞布力滑雪場列車的開通,大大提升了該滑雪場的檔次。這種交通配備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可以説是絕無僅有。”

  “哈爾濱、亞布力、帽兒山等地的翻天覆地變化,讓我認不出它們了。”

  “作為記者我很關心大冬會組委會的記者接待工作。我感到這項工作很到位,從交通到食宿,從工作間到網絡支持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完全滿足了媒體的需求。在這期間,我作為新華社的代表與大冬會組委會商談了我們團隊屆時前來採訪的有關事宜。想不到的是,很快達成了協議──工作間、交通通訊等均落實到位,完全滿足了我們的一切要求。工作效率之高讓我很受感動。另外,這裡的工作人員大都有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工作經驗,很內行,工作效率很高。”

  巧得很,一個月之前周傑應邀參加了在加拿大舉行的世界媒體大會,並接受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組委會邀請,與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同行一起到溫哥華,採訪了2010年冬奧會籌備工作。

  “我先後看了冰上和雪上場地及配套設施,總體感覺還不錯。”周傑説,“他們在溫哥華市內新建了一座名叫卑詩的體育館,開幕式、閉幕式及每晚頒獎儀式都在這裡舉行。雪上場地建在西溫區,分佈在塞浦勒斯度假區、威士拿溪畔、威士拿奧運公園、威士拿滑行中心等地。目前組委會正在修建市區至雪上場地的一般等級的公路。據講,因交通不便屆時採訪記者必須駐紮在滑雪場。”

  “如果將哈爾濱大冬會與溫哥華的準備情況相比較的話,我感覺總體上後者不如前者。”

  接著,周傑説出了自己的理由。

  其一,接待記者能力上不如哈爾濱大冬會。溫哥華冬奧會雪上比賽的新聞發佈廳、記者工作間等因陋就簡而檔次不高。另外,哈爾濱大冬會的主體育館──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體育館及新聞中心等硬體設施也要大大強于溫哥華冬奧會。如果,大冬會主新聞中心搬到亞布力賽區的話,效果會更好。

  其二,住宿條件不如哈爾濱大冬會。溫哥華冬奧會的住宿條件,包括官員、運動員、裁判員、記者下榻的地方的水準不高。

  “我感覺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哈爾濱大冬會都要好于溫哥華冬奧會。”

  申辦冬奧會首先要提升國際知名度

  記者笑著問周傑:“按照你的觀點哈爾濱承辦冬奧會不成問題了?”他説,“哈爾濱承辦冬奧會的軟硬體絕對沒問題,但條件具備了只是一方面,要取得承辦權卻還要走很長的路,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認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擴大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其實,這些年來哈爾濱一直在做這方面工作。像承辦1996年亞冬會,正在籌辦的大冬會等都是在擴大知名度。儘管在前幾年首次申辦冬奧會未能進入候選城市,但這本身卻是一次擴大知名度的過程。”

  如何擴大哈爾濱在世界體壇的知名度呢?

  “我同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陳建奇的建議──以亞布力名義申辦冬奧會。將亞布力周圍的體育資源加以整合,將海林、牡丹江、尚志甚至把哈爾濱都包括進來,形成大亞布力,並兢兢業業加以打造,我認為效果會更好一些。”

  “10多年前,國內外人士還很少知道黑龍江有個亞布力,但那個地方因承辦了第三屆亞冬會雪上項目比賽,則一夜成名。那時,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破天荒地預報了亞布力天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後亞布力一要多承辦國內外雪上項目比賽,讓更多外國健兒前來參賽;二要先吸引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滑雪愛好者,然後將目標擴大到歐美等地,逐漸將大亞布力打造成賽事勝地和滑雪樂園。”“有了名氣這棵‘梧桐樹’,何愁冬奧會這只‘鳳凰’不飛來?”

  周傑,43歲,現任新華社體育新聞編輯部發稿中心副主任,高級編輯。有採訪報道各種綜合性運動會的經驗,其中包括1990年亞運會以及1992年以來的所有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為中國新聞界專家型體育記者。(梁學增)

責編:宋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