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6年,上海和法國的戛納結成友好城市。戛納方面為了顯示誠意,願意為申花免費提供足球運動員。於是,申花主教練親赴戛納挑選球員。戛納俱樂部向申花推薦了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小夥,但當時的申花主教練卻作出了這樣的判斷:“此人技術粗糙,不全面。雖然有高度,但動作反應慢。”直接拒絕了。
不到半年,這個黑人小夥便以400萬美元的身價轉會去了AC米蘭,之後又轉戰阿森納,並成為了世界頂級球星。
他的名字,叫維埃拉。
2008年12月7日,曾被申花判定為“缺乏足球理論”的墨裏西,率領聖保羅隊實現巴西頂級聯賽三連冠。12月9日,曾在中甲青島海利豐效力的尤瑟夫?科內攻破了切爾西的大門。
面對一地雞毛的中國足球,再看看這些曾被我們打上“水貨”烙印的人,真讓人唏噓不已。
要求太多了…
1996年,在親赴戛納“淘汰”了維埃拉之前,申花還在引援過程中鬧出過一個笑話。當年年初,俄羅斯澤尼特隊來上海參加友誼賽,當時上海申花、豫園隊都借機挑選外援。任憑經紀人如何推薦,申花主教練就是不要帕諾夫,結果被還處乙級的寶鋼隊挑走了。1997年,因為體能測試未過關,帕諾夫被淘汰了。
重返俄羅斯之後,帕諾夫于1999年入選了俄羅斯國家隊。2000年歐洲盃預選賽上,帕諾夫身穿俄羅斯10號,並在對世界冠軍法國隊的一戰獨中兩元,率隊以3比2擊敗了法國隊。
這就是號稱中國本土精英教練的眼光!後來,帕諾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了在中國踢球的經歷。否則,國內還不知道這位俄羅斯10號曾經“到此一遊”。
有很多經紀人抱怨:外援生意不好做。其中的原因,除了“桌下交易”等因素之外,很重要一點,就是中國教練對外援的要求很高。如果是一名外籍前鋒,中國教練希望他最好能得分、能傳球,還要能及時回搶,速度要快、身材要好,如果頭球也不錯的話就更好了;如果是一名中場球員,最好要能守善攻、能傳球、能遠射得分,還要能跑……
按照這樣的要求,但凡世界上任何一名頂尖球星到中國來,都是不符合標準的。沒辦法,中國足球的水平就是“高”,教練員的要求就是“高標準”!
還有,很多中國教練都喜歡全面型的球員,即可以踢後衛、中場,又可以踢前鋒,最好場上每一個位置都可以勝任。説好聽了,這樣的球員叫“全面”,説不好聽的,這樣的球員就是“沒有特點”,是一個平庸型球員。而世界級球星之所以成為超一流,就是因為他有突出的特點。
足球比賽是11人的整體,如果一部機器是由不同部件組成,11個在各個位置上突出的球員組合到一起才是最佳陣容。中國教練的要求,何嘗不是整體戰術理念落伍的體現?
我們都太急躁了
非常搞笑的是,2005年中超最佳射手耶利奇,在2006年加盟廈門藍獅之後,屢次出現在了中後衛位置上。然後,今年3月份,加盟科特布斯的耶利奇,兩度攻破了卡恩把手的拜仁大門。外援馬裏科,本身是典型的中後衛,但在中超賽場上,他卻時常出現在中鋒位置上。這樣的用人,居然還被外界稱之為“高招”!
這就是中國足球的大環境。
2004年,烏克蘭國家隊和基輔迪納摩隊的雙料隊長、中衛赫羅夫卡加盟青島貝萊特。當時,有記者問他與舍甫琴科關係如何,他馬上摸出電話打給舍甫琴科,聊了半天,然後對記者説:“我一直是他大哥。”就是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到青島後卻經常被中國教練痛罵,“到後來都有點不會踢球了。”
任何一個外援來到中國,都需要時間來適應生活、文化與環境,更需要時間來適應球隊的技戰術。但我們總是把外教、外援當作“救世主”,希望馬上立竿見影。一旦一兩場比賽表現不好,球迷、媒體、輿論便高呼“水貨”。
曾效力於魯能的阿根廷前鋒莫雷諾,背著“水貨”的名聲黯然離開中國。離開之前,他曾這樣對阿根廷媒體説:“中國與阿根廷足球的差異,不僅僅是足球本身,更在文化與交流方面。教練是俄羅斯人,他先説俄語,然後翻譯成中文,再從中文轉成西班牙語。到我這兒時,恐怕早就不是教練真正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