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來了
布巴查克看上去活像個該死的埃塞俄比亞健美愛好者。沒穿衣服的時候,他也喜歡這樣稱呼自己,在他那纖細的上半身,每根骨頭仿佛隨時會戳破皮膚。赤裸上身的阿倫艾弗森會令人大吃一驚,人們有理由指望他的身板更強壯一些,畢竟他是一個屢屢在籃下和罰球區內挑戰那些NBA巨獸的男子漢,那些傢伙比他高一英尺,體重有時候幾乎是他的兩倍。按照官方的記錄,艾弗森身高6英尺,體重165磅,然而在2001年5月的這個早晨,球隊訓練館內的他看上去瘦骨嶙峋。體重大約150磅,身高不超過5英尺11英寸,艾弗森很容易被誤認為一個桀驁不馴的球童,而不是即將成為國家籃球協會(NBA)最有價值球員(MVP)的那個人。
今天就是艾弗森正式當選的日子,用他的話來説,這個稱號相當於承認他“是這一行裏的世界第一”,他知道媒體會對此進行連篇累牘地報道。艾弗森對此毫不在意,他知道媒體會把他描述為一個回頭浪子,儘管他自己只是把當選MVP視作另一次自我證明,就像他曾經無數次向人們證明“我早就告訴過你”一樣。
這就是艾弗森此刻只想著家鄉的親人朋友的原因,他無需向那些人證明任何東西。艾弗森是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的狂野街頭長大的孩子,那是一座南方小城,許多居民都是從紐約市遷徙而來。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艾弗森正是在紐波特紐斯街頭向任何一個願意聽他説話的人反反復復地念叨着,有朝一日他會成為NBA或國家足球聯盟(NFL)中的一顆巨星。那些背景可疑、大多在警察局有案底的大人們聽艾弗森吹牛時會搖着頭大笑,但他們也沒有完全把他的話當作白日夢,在這小子身上他們看見了一個有希望實現的奇蹟,而他們可以施以援手。
嘻哈文化代表
艾弗森依舊赤裸着上身,盯着面前擺着的兩套行頭,他的商務顧問奎加斯金斯正在靜候他的決定。前一天晚上,加斯金斯接到艾弗森的私人助理加裏莫爾打來的電話。莫爾原來是一所小學美式足球隊的教練,當12歲的布巴查克──這是他兩個舅舅綽號的結合──無法安靜地呆在家裏時,是他把這個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阿倫的單親媽媽安只比他大15歲,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照顧兒子。由於莫爾無法及時趕回費城參加新聞發佈會,他請奎幫忙為阿倫挑身適合出鏡的衣服。
“我只希望他看上去整潔而精神。”莫爾説。“呃,我們都知道他不願意穿套裝。”加斯金斯答道,兩個人都在電話裏大笑起來。艾弗森對正式套裝的鄙視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於是莫爾讓步道:“就算他一定要穿街頭服裝,也得低調一點。”
加斯金斯擺在艾弗森面前的是一套佩萊佩萊牌淺藍色棉絨運動服,還有一套肖恩約翰牌黑色無袖休閒裝。“兩套都挺酷。”艾弗森邊打量邊説,“我會穿這些衣服,但不是今天。”
艾弗森彎腰在衣櫃裏翻了一陣,搜出一件黑色T恤,那是家鄉的一個朋友最近送給他的。T恤前胸印着粗體大字:壞消息貧民區指南,衣服背後是一張街道清單,這些都是紐波特紐斯最亂的街道,也是艾弗森長大的地方。清單中有16街,麻煩不斷的裏德利環形貧民屋坐落於此,離阿倫曾經居住過的斯圖爾特花園公寓只有幾個街區。還有傑斐遜大街,離男孩女孩俱樂部不遠的地方就有混混從事違法交易。
“我想讓家鄉的夥計們都看看這個。”艾弗森説着,把T恤套到頭上。如果説嘻哈文化的精髓是在保持本原的同時贏得認同,那麼艾弗森就是嘻哈文化的代表。嘻哈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藐視,是艾弗森在球場內外言行的燃料,嘻哈音樂是他動蕩成長的伴奏。第一次聽到庫爾莫迪伊和比吉斯莫爾斯吟唱他們的生活,艾弗森就覺得那也是他的生活。在艾弗森身上的21處文身裏,有兩處是向紐波特紐斯致敬,還有四處是向“克魯西克”致意,那是他在紐波特紐斯的好友團,他們中的許多人賽季期間都跟他一道住在費城。
突然成了焦點
艾弗森身穿印着貧民區指南的T恤,腳蹬森林牌便鞋,用一根頭巾把滿頭小辮紮起來,耳垂和脖子下晃蕩着價值30萬美元的珠寶首飾。在2001年5月15日這天,艾弗森就這樣走上講臺,這絕不僅僅是一個職業聯盟為MVP頒獎的老套新聞發佈會。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兩代人之間的權力交接。突然之間,黑人運動員必須低眉順眼、毫無威脅才能得到眾人喜愛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艾弗森的球隊正在贏球,他的名字在互聯網上被搜索的頻率剛剛超過安娜庫爾尼科娃,無論在體育世界內外,他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當然,那些擁有話語權的人會為艾弗森描繪一幅類似耶穌受難後顯靈的肖像。他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翻新改良版的艾弗森:曾經的壞孩子變身為英勇無敵的道德楷模。然而媒體宣揚他們這些臆造情節的時候比描寫艾弗森的時候多得多。這是世俗之見的最新證明,媒體如饑似渴地想把艾弗森塞進一個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框架裏。艾弗森的個性使媒體的這種自娛自樂變得特別艱難,因為只要他參與游戲,就絕不隨聲附和。
責編:Zhang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