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憑著一副好身板,小加索爾打得還不錯,但是他對NBA的適應和理解,顯然比姚明差了好幾個檔次。大姚出色的表現,足以好好地給他和哈達迪這些後輩們上一課。籃球一樣大,籃筐一樣高,但比賽的方式就是不一樣。
如同越劇的名角兒,跑到秦腔會上露臉,一準兒會被人趕下臺去。
其實火箭隊打得相當磕巴,要不是阿爾斯通靈光一閃,火箭隊的豪華大宴有可能砸個底兒掉。不過姚明看來情緒不錯,和菜鳥多西套著瓷,眉開眼笑。轉眼六年了,姚明除了胳膊粗了幾圈,膽氣也大了幾倍。經歷了光輝、傷痛、失望之後,他已經學會了調節身體和情緒上的種種壓力。儘管他仍是火箭隊首發五人中最年輕的球員。他似乎正在證明,沒關係,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
第七年比賽,大姚的張揚肆意,盡可以當作老生常談來議論。更令大家欣喜的,應該是易建聯的表現。他以一己之力,在著名的搖擺人賈米森面前為所欲為,打得風生水起。他所展現的侵略性,有時甚至讓人覺得,他有點咬牙鬥狠。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幾天前的一件事情,一個外國記者問他,對英文中的“軟弱”怎麼看。阿聯默然不語。他的表現,讓很多人疑惑不解──這不是一道託福考試題,即便無法用舌戰群儒的姿態來痛擊對手,但只要過了大學英語四級,你盡可以説“不”。
中國人可以説“不”!只是阿聯習慣用行動來證明一些事情。這個只有21歲的年輕人,能夠抵抗帶刺的挑釁已經殊為不易,難得的是還能做出有力的回擊,或者這就是阿聯的個性。有個故事似乎能夠對此遙相印證,傳説阿聯在國青隊的時候,總是會比另一個天賦很高的中鋒多練一倍的投籃,多跑一倍的距離。幾年之後,兩人的現狀天差地迥。“這一點,和大姚倒是挺像的。”
所以,無論是姚明的放鬆還是阿聯的緊張,都讓人感到非常欣喜──他們是自信而且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這兩個“80後”的大個子,表面上看截然不同,但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很多年前,有人斷定“80後”是“垮掉的一代”,僅僅從大姚和阿聯身上看,就可以推翻這一點。魏晉尚清談,唐宋愛風流,歷史依舊傳承下來。那些認為“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僅僅是九斤老太的自我論斷,也違背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責編:毛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