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派 中國獨樹一幟
提起吳金貴,人們會想到一個風度翩翩、彬彬有禮的書生形象,這也是吳金貴區別於其他國內足球教練的最大特點。在國際足壇,教練很鮮明地分為兩種:實務派和學院派。踢而優則教,沒有太多爭議;同樣,像溫格、穆裏尼奧這樣的學者型教練,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尊重。
在中國,吳金貴這樣的學院派就成了寶貝,大概只有廣東教練周穗安緊隨其後。吳金貴踢球時在浙江隊表現平平,因受傷過早告別職業生涯。隨後他比更多足球人更早懂得了學習和深造的價值,在北京體育學院,在浙江大學,在德國科隆體育學院,他不僅積累了先進的足球理論知識,更提升了他個人修養和文化品位。
1996年底,他經中國足協推薦加盟申花隊教練組,開始熬上長達6年的助理教練的小角色。回頭看來,這的確是一個典型的上海男人忍辱負重、自我證明的奮鬥歷程。他的經歷得到了很多上海年輕人的認同,更順應了上海這座城市快速發展的節拍。
名氣大 爭議越來越多
2003年,吳金貴率領申花隊打出了難得的漂亮足球,攻勢足球,成就了申花足球歷史上第二個聯賽冠軍。少帥吳金貴也被貼上了“金牌教練”、“年輕有為”的標簽。然而,隨著名氣的越來越大,對吳金貴的爭議、甚至是非議也越來越多,這也讓在事業上取得初步成功的吳金貴頭疼不已。
2004年,他並不情願地離開申花,進入國家隊教練組輔佐荷蘭人哈恩;2005年,他還是並不情願地出任申花俱樂部副總經理,分管商務開發,因為此時涅波把持著申花隊的帥位;2007年,申花聯城大合併,得到更多民意支持的吳金貴卻不得不讓位聯城教練吉梅內斯;2008年,排名第二的申花隊又突然宣佈吳金貴因病告退。
吳金貴得到很多球迷、媒體記者和隊員的支持,但俱樂部高層卻往往擔心他搶了老闆的風頭,這樣一對極具中國特色的矛盾讓吳金貴不得不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愛申花 不想離開上海
私下裏吳金貴有強烈的戀舊情結:“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想離開上海,離開申花。”吳金貴很清楚,是申花給了他施展的舞臺。
無論是否在主教練這個一線崗位上,吳金貴越來越多地考慮到了足球環境、足球對城市對百姓的巨大影響力。“中國足球走到這一步,每一個足球人都必須反思,不是喜歡足球的人少了,而是我們自己有很大的責任,沒有把足球搞好。娛樂明星很注重個人的包裝,我們卻總是醜化足球,我們必須改變這種行業危機。”
47歲的吳金貴仍在不斷學習,每年在歐洲舉辦的世界教練員大會他都應邀參加。他渴望為申花再拿到一個冠軍,而前提是有一個長期信任他的伯樂,給他更穩定和寬鬆的執教環境。
責編: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