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奧運網 體育 > 體育總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足球驚現怪現象 “亂”在中超“混”在中甲

 

CCTV.com  2008年10月08日 08:28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重慶晚報  

  多年來,中國足球因為體制不良已經導致了一個又一個的惡果。國家隊比賽的糟糕戰績暫且不説,近些年來,中國足球俱樂部聯賽發生的種種怪事,更是最直接的表現──對現在的中超聯賽來説,已經是怎一個“亂”字了得;而對於現在的中甲聯賽來説,更是“混”在江湖。

  像安徽九方俱樂部在衝超有望的情況下公然宣佈放棄,可謂是放之四海皆無的怪現象。

  奧運會後,中國足協期望通過重整中超聯賽的方式挽回民心,但卻被一個接一個的事件繼續撕破著所剩無幾的臉皮。從李瑋峰轉會,到球員鬥毆,再到“武漢事件”的爆發,可以説這都是在不良體制下形成的膿包。  

  鬧──李瑋峰轉會武漢

  9月16日,李瑋峰抵達武漢,宣告持續了半個多月的李瑋峰轉會事件終於告一段落。但事實上在中超聯賽中,像申花這樣冷凍球員的事件多不勝數,並以漫天要價的方式阻撓球員合理轉會。球員利益得不到保障,歸根結底依然是聯賽轉會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完善。

  紅──北京兩輪得兩紅

  中超第19輪,路姜和李瑋峰的衝突是隨後一系列大震動的開始,路姜不冷靜地染紅但並未提醒北京國安的球員,在第20輪中,楊璞同樣吃到紅牌。單是第20輪,中超聯賽就有四名隊員染紅,不得不令人心寒。

  黑──裁判依然是話題

  中超第18輪,遼寧主帥馬林因在新聞發佈會上影射裁判不公,被罰款6000元並停賽3場,但指責裁判的聲音並沒有停下。第20輪,長沙客場0比2不敵天津,所失的第一個點球相當有爭議,隨後金德俱樂部也表達了不滿,但為了避免受罰,沒有發作。

  亂──武漢退出天下大亂

  武漢退出時間,讓臟亂差的中超聯賽徹底崩潰。無法保障投資者利益的聯賽體制已經遭到了進一步的抨擊,而中國足協在處理善後工作上的無能也把自己進一步推向了深淵。儘管事件本身快要告一段落,但其造成的影響將是巨大而長遠的。記者 羅翔

  安徽九方俱樂部一紙“不想衝超”的聲明,無疑是對中國足球體制的巨大諷刺。一個積分榜排名第三、極有望升級的隊伍突然自我放棄,這在世界足壇上恐怕也尚屬首例,但事實是,“混跡中甲”早已經成為中甲聯賽的慣例,中國足球的不良體制在這裡有著淋漓盡致的展現。

  基礎匱乏

  今年安徽不想衝

  在安徽隊的不衝超聲明中,多次提到了俱樂部的困難。比如沒有一塊良好的比賽、訓練場地,沒有設施完善的職業俱樂部基地,説到底也是俱樂部經濟實力不夠和球隊基礎的薄弱。在中甲聯賽裏,一個保級俱樂部的投入可以不高於500萬元,只有像去年的廣州和今年的江蘇,這樣鐵了心要衝超的隊伍才會拿出兩三千萬的投入。但對比而言,就算是年年保級的深圳以及過去的力帆,中超聯賽一年的保級投入就會高達1500萬元以上,相當於中甲聯賽的三倍。如果算上建設基地、租用場地的費用,安徽如果升級,恐怕在中超第一年裏就得砸進四五千萬。

  作為九方的幕後老闆,安徽嘉潤集團是一家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主導,同時從事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和旅遊業等多個領域項目投資和經營的集團公司,總資産大概30億。這樣的資金基礎在足球圈裏排不上號,尹明善個人身家31億尚且不敢衝超,又何況他們。因此,錢是安徽不衝超的最關鍵的因素。當然,安徽在足球基礎上的薄弱,也是問題之一,只靠年年購買內外援充場,結果只會重蹈力帆的覆轍。

  上天無路

  年底大家都想輸

  從去年掉落中甲後,讓力帆感觸最深的,是中甲裏的大部分球隊,上下半年的表現完全不一樣。上半年大家都針尖對麥芒,但下半年,更多的隊則不想贏球。往往派上一幫老年軍上場,美其名曰“鍛鍊新人”。“你看看今年延邊到我們主場打成什麼樣?他們至於是那樣的實力嗎?”一位力帆教練如此表示。兩年下來,力帆球員早已經感嘆:中甲現在沒什麼假球了。

  主動輸球的怪現象並不難解釋。首先,如安徽這樣衝不起超的投資者大有人在,“既然衝不了,又何必多發贏球獎?”中甲大多數俱樂部都持有這樣的想法。其次,衝超對大家又意味著什麼?

  在普遍意義上,頂級聯賽象徵著更多的票房收入、更大的市場價值以及更豐富的廣告贊助,但現在,中超聯賽並不具備這些環境,指望頂著中超球隊的名頭賺錢很不現實。“現在玩足球更像是公益事業。”來自魯能高層的話充分説明,如今的中超聯賽不是財大氣粗的國企(魯能、國安),就是富甲一方的富商(申花朱駿),或者如廣州、成都這樣有地方政府扶持的球隊。如安徽這樣在中甲也捉襟見肘的球隊,即便衝了超、砸了錢,也僅是“瀟灑走一回”。

  自保飯碗

  年年有球就能踢

  江蘇在今年終於衝上中超,的確可喜可賀,但從職業聯賽元年降級之後,他們已經遠離頂級聯賽14年。在這個巨大的輪迴之中,許多圈內人士都表示,球員不想衝超是左右他們勝負的一大關鍵。

  以目前中甲各隊的構成來看,大多數都走的是本土球員加外援的模式,偶爾充斥幾名內援也不過是中超淘汰者。一旦球隊升級,就意味著他們將丟掉飯碗,許多年紀稍長的球員都選擇在賽季末端“休息”,因此,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在後半賽季,更多20歲左右的球員充斥球場,而25、26歲黃金年齡的球員已經坐上板凳。

  如果這樣的現象放在英超、意甲,這些球員無異於自毀前程,但在中國,這卻是為了確保生計的無奈手段。就算其球員具備中超實力,投資者的緊縮銀根讓他們在中超的收入甚至比不上中甲,而轉會制度的缺陷又讓這些黃金年齡的球員無處可去。因此,“混”在中甲的不僅是投資者和球隊,許多球員同樣在“混”。而作為金字塔最底層的他們,似乎更能代表體制建設的不良程度。

  記者 羅翔

責編:許桂梅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