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奧運網 體育 > 體育總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揚科攜小德伊萬成塞榜樣 誓為祖國網球奉獻力量

 

CCTV.com  2008年09月27日 21:30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搜狐體育  

  搜狐體育訊 如果以國家為單位,評論哪個國家在近年的網壇的表現最出色呢?塞爾維亞毫無疑問要算一個,雖然僅僅以德約科維奇,伊萬諾維奇和揚科維奇為代表的塞爾維亞鐵三角陣容不算強大,但成績斐然,小德今年初問鼎澳網,伊萬法網封後,而揚科維奇和伊萬諾維奇還在今年先後登上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在中網,揚科維奇也在力克茲沃娜列娃之後,連續第二年打進了女單決賽,賽後,揚科維奇也談起了希望為自己祖國網球的崛起再多做些貢獻。

  “塞爾維亞是個不大的國家,此前沒有什麼網球傳統,我們也沒有最好的設備去訓練。”揚科維奇説道,“我們三個的表現的確很少見,我們現在也成為了塞爾維亞網球的榜樣,小球員們能夠看到我們的表現,可以借鑒我們的道路,而我希望能夠為祖國建一些網球中心,這樣,年輕選手就不用像我們當年一樣出國去訓練。”

  的確,誰都很難預料這樣一個東歐內陸小國會成為近年網壇最大的贏家。何況,這個東歐地理要塞在90年代初經歷了還經歷了國家分裂,90年代末還更經受了戰火對祖國的摧毀,他們網球的發展速度甚至比他們的國家重建來得更快,更紮實。

  塞爾維亞軍團崛起源自戰爭洗禮

  全國人口才1000萬出頭的塞爾維亞,至今都沒有建起一座像樣的國家網球中心,1992年塞族主張獨立開始,波黑地區就坐在了火藥桶上,1999年塞爾維亞南部科索沃地區爆發的局部戰爭更是打破了國家的寧靜,北約部隊對塞爾維亞地區的空中打擊和轟炸,這在德約科維奇、伊萬諾維奇以及揚科維奇心中都留下了巨大的陰影,但也正是那時的經歷讓他們更加頑強和堅定,戰爭的可怕與殘忍讓他們學會了在忍耐中爆發。小德曾經這樣説過:“難民的經歷教導我永遠不會退縮,永遠不會畏懼。長達兩個月德轟炸,我就在那裏,貝爾格萊德,晚上無法入睡,但在他們瘋狂轟炸的時候,我每天都在打球,並且贏得了幾站巡迴賽的冠軍,要知道,一架戰鬥機從頭頂飛過,而我還在球場上打球的時候,是多麼可怕,不過那些都是我的財富,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向前看。”的確,那些經歷就是財富,瀰漫的硝煙和殘存的廢墟被永遠存留在記憶中,賽場上的他們比同齡人更加成熟,親歷過戰爭的人還會懼怕對手施加的壓力嗎?

  伊萬諾維奇和揚科維奇也有著同樣的經歷,安娜(伊萬諾維奇)回憶到:“那真是一段艱難的日子。我只有12歲,正準備去各個國家,參加一些國際青少年比賽。但國家局勢發生了變化,我們因此無法申請簽證,甚至無法離開塞爾維亞。每天我要訓練,就必須趕在轟炸之前。但現在我感謝戰爭的洗禮,在場上頑強的鬥志是我最個性的標誌。”

  揚科維奇雖然從小就被送往美國學習網球,但國家爆發戰爭的時候,她通過電視每天關注著祖國的狀況,伊蓮娜(揚科維奇)説到:“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祖國都是我最關心的地方,我們的祖國那個時候表現的很堅強,而現在的我也有著同樣信念。”

  語言天賦和隨和個性讓交流更暢快

  前南斯拉伕人過人的語言天賦也是他們迅速融入世界網壇的重要工具,德約科維奇、揚科維奇、伊萬諾維奇全都講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小德甚至可以用西班牙語和法語與人們溝通,這讓他們走到哪都受歡迎,更重要的是,曾經社會主義國家遺留下來謙虛隨和的性格讓他們和誰都能很快成為朋友,這點在小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有的記者的球員都喜歡和他在一起,幽默,善待記者,所有記者都喜歡採訪他,因為只要你把話筒遞給他,不用你發問,他會把你想要的答案全部説給你聽。揚科維奇和伊萬諾維奇也一樣,揚科維奇親密無間的我國選手李娜這樣評價自己的好友:“跟她在一起交流我能學到很多東西,她不會保留什麼,是個做朋友的最好人選。”

  媒體評價

  法國《隊報》這樣説,如今他們的表現讓所有人感到興奮,而且前景一片光明,這不是意外,他們的統治力將繼續被放大,他們是未來網壇不可忽視的力量,目前他們已經遠遠超越了俄羅斯人在網壇上的表現。

  的確,希望塞爾維亞的俊男美女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小德、伊萬、揚科維奇統治網壇,這不是空想,而是指日可待。

 

責編:李航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