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首頁 > 奧運網 體育 > 體育總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火炬曲阜傳遞 孔子故里孔廟大成殿前起跑

 

CCTV.com  2008年07月22日 09:00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奧運官網  

>>>>欣賞更多精彩 點擊進入奧運資訊

首棒孔子後裔孔鵬大成殿前傳聖火

  奧運官方網站7月22日訊 早上8點14分,隨著首棒火炬手──孔子第74代傳人、曲阜市文物管理局專職講解員孔鵬高舉“祥雲”火炬在孔廟大成殿前起跑,北京奧運火炬接力曲阜站傳遞活動正式開始。100名火炬手將在儒家文化發祥地──“東方聖城”孔子故里傳遞“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夢想,傳遞62萬曲阜人民對八方賓朋的熱烈歡迎。

  早上8點,起跑儀式在孔廟大成殿前舉行。清晨7時許,已有眾多民眾聚集在這裡,為奧運火炬接力加油助威,為中華文化搖旗吶喊,熱烈歡迎八方賓客的到來。

  8點14分,首棒火炬手──曲阜市文物管理局孔鵬高舉“祥雲”火炬在孔廟大成殿前起跑後,火炬接力在明故城仰聖門前開始傳遞,隨後經神道路、靜軒路,終點在孔子列國行迎賓塑像前。總路程5.2公里,最後將在孔子列國行迎賓塑像前舉行收火儀式。

  曲阜是孔子的故里,素有“東方聖城”的美譽,是儒家文化發祥地。奧運聖火在曲阜的傳遞路線,正是緊密圍繞這一亮點來展開。特別是聖火穿過黃瓦、紅墻、綠樹進入孔廟大成殿進行展示,對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重要象徵意義。整條路線將儒家文化正統肅穆、恢宏大氣的特點高度濃縮。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進行火炬傳遞,還是薪火相傳的象徵。

首棒孔子後裔孔鵬大成殿前展示聖火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以前,華夏、東夷兩族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炎帝、黃帝、少昊徙都於此。

  曲阜,商為奄國都,周為魯國都,公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公元584年定縣名為汶陽,公元596年初定縣名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627年併入泗水,634年恢復曲阜建制,1012年更名為仙源,1129年又恢復曲阜縣名。1945年底曲阜與泗水並稱曲泗縣,1946年春曲、泗分治。1958年將滋陽併入曲阜,1962年初仍按兩縣原行政區域分治。

  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曲阜縣,設立曲阜市。曲阜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總人口62萬人,漢族佔99.7%。除漢族外,還有14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朝鮮族、壯族、俄羅斯族等,回族多集中在西關。

首棒孔子後裔孔鵬孔廟展示聖火

  曲阜是孔子故里,素有“東方聖城”的美譽,是儒家文化發祥地。這裡有孔廟、孔府、孔林等世界文化遺産。其中,孔廟位於曲阜城區的中心,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聖廟。孔子歿後,以期故居三間為廟,歲時奉祀。隋朝時開始擴建,至唐代,已有正殿、兩廡等建築30余間。北宋天禧年間建為三路佈局四進院落,殿堂廊廡316間,明弘治年間奠定現存規模。1730年(清雍正八年)火後重建的孔廟“巍煥崇閎,堅致壯麗,纖悉完備,煥然一新”,正殿及其大門倣皇宮制改用黃色琉璃瓦和金龍合璽彩繪。

  孔廟南北長:東側637米,西側651.7米;東西寬:南側141米,中部153米;面積約9.6萬平方米。共九進院落,前三進為引導性庭院,從第四進庭院起建築增多,第六進以後分為左、中、右三路佈局。整修建築疏密有致,佈局嚴謹,中貫軸線,左右對稱。現存殿、堂、亭、門、坊等104座,466間,建築面積達1.6萬餘平方米。分別建於金、元、明、清諸朝及民國時期。廟內還存有兩漢以來的歷代碑碣一千余塊,是歷史、文化、書法等研究的珍品。孔廟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合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孔府位於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聖公府。1377年(明洪武十年)始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重修拓廣,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擴修。1885年(光緒十一年)重建遭火焚的內宅七座樓房。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重修,現保存良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孔府佔地7.5萬平方米,九進院落,樓房廳堂463間。三路佈局,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五間等,最後為花園。東路為東學,有家廟、慕恩堂等。西路為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等。

  孔林又名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5公里處,是孔子及其後裔墓地。初不過頃余,後經歷代,特別是明清兩次增廣,面積達2平方公里。公元前479年孔子葬於此地後,2400多年來其後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內墳冢已約10萬餘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儀。是我國現有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護最完整的一處宗族墓葬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林周築有圍墻,前有至聖林坊及二道林門。門內有一南北林道,長1266米,寬44米。林內現存石碑4千余塊,樹近10萬株。(奧運官方網站火炬接力前方報道記者 范帆文並圖 )

責編:胡迪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