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7月7日電(記者張澤遠、朱國亮、衛韋華)7月7日8時20分,當奧運火種燈在蘭州鐵橋南廣場點燃蘭州傳遞第一棒火炬時,這個橫跨黃河兩岸一百年的老橋綻放出了最亮麗的表情。鼓樂喧天,旗幟飄揚,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和激動的人群,與跳動於“祥雲”之上的聖火構成了一幅激情燃燒的圖畫。
在為“5?12”汶川地震遇難同胞默哀一分鐘後,8時18分,奧運聖火點燃火炬。那一刻,人們的激情開始燃燒,手中的彩旗開始翻騰。
修建於1907年,至今仍在通行的蘭州中山橋,是5464公里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鋼架公路橋,橋身長約233米,寬8米多,原稱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蘭州中山橋。2008年是黃河鐵橋百歲之年。一百年來,橫跨黃河兩岸的這座老橋記錄了太多中華民族的艱辛歷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晚清,到抗日的烽火;從解放蘭州的悲壯,到改革開放中國西部的大發展,老橋在百歲之年,被北京奧運聖火裝點得既滄桑又亮麗。
經歷過太多艱辛的西北更願意把堅強展現在奧運火炬燃燒的第一瞬間。蘭州傳遞的第一棒火炬手田宇是來自“5?12”特大地震甘肅隴南災區的抗震英模。地震發生的時候,他正在給84歲高齡去世的奶奶舉辦葬禮。地動天搖的那一瞬間,田宇顧不上安頓家裏的事,冒著房倒屋塌,落石亂飛的危險,首先組織群眾撤離到最安全的地方。在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的寶成鐵路109隧道發生燃燒,裝滿燃油的12節火車車皮隨時有可能爆炸的情況下,他奉命組織群眾撤離到6公里以外。
和其他火炬手不同,在接火炬前,他深深向現場的群眾和聖火鞠了一躬。6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僅僅是家鄉抗震救災群體的一個代表,不過我更幸運地被選為火炬手,我是他們的代表。災區受難,全國伸出了援手,我一定要在接火炬時表達我對全國人民的感激之情。”7日8時20分田宇的這一個鞠躬,讓現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懂得感恩的民族更堅強,懂得感恩的民族更強大。在現場所有人的簇擁下,田宇手持火炬出發,北京奧運會火炬蘭州站的傳遞正式開始。
7日奧運聖火在蘭州將繞著黃河傳遞,在黃河兩岸來回穿梭,從中山橋到“黃河母親”雕塑、銀灘大橋、龍源,最後到達蘭州水車博覽園點燃聖火盆,結束甘肅的傳遞進入下一站。
責編: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