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3日淩晨,在歐洲盃B組次輪的一場比賽中,“格子軍團”(克羅地亞隊)2:1擊敗德國隊,爆出一個不大不小的“冷門”。本場比賽,克羅地亞賽前低調、賽中發力、賽後晉級;而“德國戰車”則出現“發動機”失靈的情況,最終遭遇失敗。
首輪比賽完勝波蘭的德國隊,佔據了媒體的重要版面;而“僥倖”擊敗奧地利的克羅地亞隊,則被擠進了“角落”裏,無人關注。但是,“格子軍團”卻在“角落”裏射出暗箭,以2:1擊敗了德國隊。
賽前,兩隊的遭遇可謂“冰火兩重天”。德國人已成奪冠熱門,而勒夫也非常信任“首發11虎”,在13日淩晨的比賽中,他派出了首輪獲勝的原班人馬。相比之下,比利奇則承受了較大的壓力。首輪雖然擊敗了奧地利,但“格子軍團”的表現無法讓克羅地亞球迷滿意。在賽前的新聞發佈會上,比利奇還因奧地利記者的提問而慪氣。當時,一位奧地利記者讓比利奇用一種音樂來形容德國隊,克羅地亞主教練很不爽地答道,“這裡不是歌劇院。”
其實,這些都是表象。暗地裏,比利奇已經做出了週密的“剋敵”計劃:拉基蒂奇頂替彼得裏奇首發出場,陣型由442變成4411,中場實力得到加強。比利奇果然了得。本場比賽,“格子軍團”在上半時完全控制了中場,將對手牢牢壓制住。第23分鐘,斯爾納搶點破門,克羅地亞1:0領先。下半時,德國人雖然攻勢如潮,但在克羅地亞中場強有力的攔截下,收效不大。第62分鐘,拉基蒂奇右路傳中,皮球擊中門柱彈出,奧利奇補射空門得分,2:0。儘管波多爾斯基在第79分鐘為德國隊扳回1球,但為時已晚。
巧合的是,10年前,克羅地亞人在德國人身上留了一道“疤”──在1998年世界盃上3:0大勝德國;10年後,克羅地亞人又將這道“疤”揭開了。手段“很殘忍”,傷口“血淋淋”。
“發動機”失靈,“戰車”出軌
綠茵場上,歷來是“得中場者得天下”。德國隊有一個非常出色的中場球員──巴拉克。效力於英超切爾西俱樂部的巴拉克被稱作德國隊的“中場發動機”。首輪與波蘭隊的比賽,“發動機”高效運轉,“德國戰車”也得以高速前進。但是,巴拉克在本場比賽中狀態全無,既沒有精妙的助攻,也沒有兇狠的攔截,使得德國隊的中場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有一個細節足可以説明巴拉克在13日淩晨的狀態。下半時開始後,德國隊場上的11名球員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戴著隊長袖標,“德國戰車”群龍無首了!而隊長袖標應該是戴在巴拉克胳膊上的。原來,巴拉克在中場休息時將袖標摘了下來,走出更衣室後,他卻忘記了戴上。直到第65分鐘,施魏因斯泰格替補出場時,才把隊長袖標交給了巴拉克。“這是個罕見的錯誤,讓我感到非常尷尬。”巴拉克賽後對媒體做出了上述解釋。
事實上,巴拉克犯下的錯誤遠不止這些。本場比賽,他不僅未能盤活中場,也沒有給隊友做出表率。在隊長的“不良影響”下,德國隊員開始急躁起來。終場前,施魏因斯泰格因報復性推倒克隊球員萊科,被主裁判紅牌罰下,真是輸球又輸人。
相關鏈結:
責編: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