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比利時乒乓球名將大塞弗是世界乒壇少數能夠與中國選手對抗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久前剛剛獲得北京奧運會入場券的大塞弗,堪稱繼瓦爾德內爾之後第二棵“常青樹”。這位39歲老將的身後,坐著一位來自中國的教練王大勇。新華社記者日前走進了他位於比利時東部列日市的家,與他進行了一番很有意思的對話。
北京奧運:要拿第一
為爭取北京奧運會入場券,大塞弗曾將國際乒聯告上了法庭。原來,按照相關規程,世界排名前20位的選手將自動獲得參加北京奧運會的資格。然而,大塞弗與瑞典的佩爾森並列排在第20位。於是,國際乒聯要求兩人進行一場生死對決。
瑞典隊教練和佩爾森主動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塞弗,希望塞弗決戰。塞弗回電話也同意了瑞典人的建議,力爭共同攜手參加北京奧運會。然而,此後不久,大塞弗便接到國際乒聯的通知,稱他的排名因為積分比佩爾森少0.25分而改為第21位,從而失去了坐“直通車”參加北京奧運會的資格。
由於這種積分的計算方法在國際乒聯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大塞弗認為國際乒聯此舉有失公允,最終向體育仲裁法庭討要説法。在此案尚未開庭的情況下,便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5月11日在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組預選賽上,大塞弗以4:0戰勝羅馬尼亞選手克裏桑,獲得第三名,同時拿到了北京奧運會的入場券。
這將是大塞弗第六次出現在奧運會賽場上,創下了比利時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的記錄。
談到誰最有可能獲得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冠軍,塞弗頓時跟記者開起了玩笑:“我呀!你想想,有誰敢跟我爭第一呢?”“那第二名呢?”“第二名是誰,這不是我的關注點。”
玩笑歸玩笑。接下來塞弗還是作了一番分析:“正常情況下,前三名可能都是中國隊的三傑。不過,由於中國隊壓力太大,所以他們當中至少有一個人也許會失誤,正是這個失誤才可能給我們外國選手一個創造奇跡的機會。”
塞弗接著分析道:“如果不出意外,中國三傑的排名應當是馬琳、王皓、王勵勤。不過,由於王勵勤一向善於打逆風球,所以他奪冠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永不言退
近幾年,大塞弗的競爭力並沒有因年齡的增大而下降,世界排名一直保持在20名左右。這對一名老將來説,實屬不易。而這些都是在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中實現的。當與他同時代的世界高手像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加蒂安等都已經轉為教練或退役改行之時,只有他還拼搏在球場上。
他説:“乒乓球是我的最大愛好,也是我一生的事業。科學的訓練加上合理的調整,這一切使我的身體保持在良好的狀態。沒有什麼會讓我主動放棄乒乓球的。”
儘管運動生涯已經到了“加時”階段,但塞弗依然不時地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公開賽上。雖然已經難以與頂尖高手抗衡,但是那種認真勁兒確實絲毫不減。這種堅持來自於他對乒乓球的興趣、信念、追求和夢想。正如他的自傳《挑戰、再挑戰》一樣,他的整個運動生涯都在永不止步地挑戰:挑戰冠軍,挑戰自己!
塞弗説:“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我也是如此。只要有機會,我會繼續堅持下去。我還要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參加奧運會。”
我愛中國
1989年,王大勇應聘成為比利時乒乓球國家隊教練。也正是這一年,他認識了年僅19歲的讓-米歇爾?塞弗(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説的“大塞弗”,因為他還有一個日後在國際乒壇也有所表現的弟弟菲利普?塞弗,即“小塞弗”),從此這對異國師徒演繹了一段享譽國際乒壇的傳奇故事。
當王大勇剛到比利時的時候,塞弗的世界排名大約在40位左右。根據大塞弗的身材、力量等歐洲人的特點,王大勇當即對他進行點撥,要求他搶先上手,以兇狠、快速的進攻解決戰鬥。在日常訓練中,王大勇要求塞弗特別注重轉球、前三板技術、搶攻意識等等。
幾年下來,大塞弗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塞弗在1994年到1995年連續排名世界第一,幾乎橫掃世界乒壇。他和王大勇在1994年雙雙被評為比利時的風雲人物。塞弗是這樣評價他的恩師的:“我倆的關係不僅是隊員與教練,更像是小兄弟和老大哥。”他説:“我們是跨文化的非常棒的合作關係。教練和球員能夠在一起合作將近20年,這在我們國家是難得一見的。”
王大勇和塞弗可以説是亦師亦友。除了訓練和比賽外,在平時的生活中,王大勇也極為重視和塞弗在思想上的交流。塞弗向記者介紹説:“自22年前第一次到中國算起,我前後總共到過中國29次,在中國總共呆了234天。”因此,他也被當地媒體稱為比利時體育界的“中國通”。
當採訪接近尾聲,塞弗用漢語向記者講了兩句話:“我愛中國,我愛王教練”。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更多新聞
韓國乒乓球公開賽 馬龍郭躍奪得賽季個人首冠
圖文:乒乓球奧運冠軍李菊起跑南通市第一棒
日本乒乓球公開賽:中國軍團包攬男女團體冠軍
百年奧運大講堂:小球風雲 中國壟斷乒乓球5屆
北京市第二屆迎奧運和諧社區杯乒乓球賽落幕
日本乒乓球公開賽 中國隊兵不血刃進入團體決賽
責編:鄭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