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高鵬
專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奧運火炬珠峰傳遞領導小組火炬研發部部長薛利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會火炬珠峰傳遞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奧運火炬珠峰傳遞領導小組火炬研發部部長薛利日前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奧運火炬在珠峰之巔熊熊燃燒,既是中國航天技術的完美展示,也是“科技奧運”理念的生動體現。
2006年1月,北京奧組委將珠峰特種火炬燃燒系統的設計攻關項目正式委託給航天科工集團。同年9月,航天科工集團通過競標又拿下了地面火炬燃燒系統的設計任務。
預混火焰與擴散火焰的“雙火焰”、氣相穩壓裝置……北京奧運火炬的燃燒系統設計中有多項科技創新。薛利表示,通過參與奧運項目,航天科工集團在技術上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因此,她非常感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所付出的努力和留下的寶貴財富。
“今天小小一把火炬,代表了我們航天50多年的技術基礎。”她説,承擔奧運火炬的研製任務代表了航天科工集團的社會地位、實力和競爭力,這個影響可能要遠大於這些項目本身,其影響力也會是持續不斷的。
奧運火炬不僅凝聚著航天人的聰明才智,更飽含了他們的辛勞。薛利回憶説,剛開始在沒有經費、沒有項目技術經驗、沒有研製隊伍的情況下,大家唯一的感覺就是著急。但第一次內部協調會給了集團領導層巨大的信心,二院、三院等下屬單位均表示無條件地支持奧運項目。這些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直接促進了研製團隊的組建和研製資金的保障。
接手奧運火炬燃燒系統攻關項目時,也正是航天科工集團承擔國家重點型號任務最忙的時候,怎樣協調科技奧運項目和重點型號任務之間的關係,成為擺在集團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只能在保證完成型號任務的同時,擠佔休息時間,加班組織奧運項目的攻關,”薛利説,“在奧運火炬燃燒系統的研製過程中,航天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再次得到了充分體現。”
談到自己的奧運火炬項目研製團隊時,薛利的眼睛濕潤了,時?、譚邦治、宋欣、於世元、韓玉民、于喜國、董群、劉興洲、薛亮、高炳欣、胡寧生、邵文清、葉中元、胡申林……一大串參與奧運項目的人員名字脫口而出。
薛利説,7年來,雖然經歷了酸甜苦辣,但因為有個好團隊,自己一直幸福著。
2007年5月,火炬登頂珠峰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消息傳來,珠峰大本營內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然而,細心的薛利在欣喜之餘發現,電視畫面上火炬燃燒時火焰不那麼漂亮。於是,她暗自琢磨:要是火焰形態能再好看些就完美了。與此同時,一位電視轉播人員自言自語:要是火炬燃燒的時間能再長一些,那成功拍攝到火炬在珠峰上燃燒的把握性就更大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薛利回到北京後,陷入一種矛盾的心情。“我們的研製人員已經非常辛苦,我實在不忍心再向他們提額外要求,畢竟我們的火炬已經達到要求了,完全沒必要再給自己找麻煩。”薛利説。但航天人一貫追求完美的品格,最終還是促使她將自己的想法和那位電視臺工作人員的感慨向研製人員和盤托出。4個多月後,薛利接到了研製團隊打來的電話──問題都解決了。
講到這些故事,薛利的聲音已有些哽咽:“在第一次已經達到北京奧組委所有要求的情況下,他們又一次次地進行改進。每次這樣的消息傳來,我就有一種感動──航天人怎麼這麼棒,責任心怎麼這樣強!”
今年3月24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在希臘奧林匹亞點燃。薛利通過電視觀看了聖火取火儀式。和許多觀看者一樣,她的心情格外激動。她説:“感覺就像自己的心臟在那裏跳躍和燃燒,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奧運火、航天心’這六個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接受採訪時,薛利剛剛獲悉自己當選奧運火炬手,並將在珠峰地區傳遞火炬。激動之餘,薛利保持了航天人一貫的謙虛。她説:“許多工作在火炬研製一線的技術人員其實更有資格擔當火炬手。我只不過出了微不足道的一點力,出了一個主意,建了一支隊伍,功勞都是大家的。”
對於北京奧運火炬,大多數人只會記得其外觀,而對其內部燃燒系統卻知之甚少。薛利對此卻十分坦然,她説:“記不住我們沒關係,重要的是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有我們航天人的貢獻,北京奧運會火炬堅強跳動的是一顆航天的‘心臟’。”
責編: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