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體育頻道 > 資訊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資料]解密珠穆朗瑪峰攀登線路和營地設置(圖)

CCTV.com  2008年04月14日 14:35  來源:CCTV.com  

解密珠穆朗瑪峰攀登線路和營地設置(一)

久烏拉口山

    01、進山路程:

    自從中尼公路修好之後,從拉薩出發,當天晚一些時候即可到達定日,次日可進入珠峰區域,並到達大本營。如果趕得更急一些的話,可以當天到達珠峰大本營。

    進入珠峰管理區,要翻一個當地人叫做“久烏拉”(或久古拉)的山口,這裡是觀看珠峰的一個好地點。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在這裡看到珠峰(世界最高峰)、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馬卡魯峰(世界第五高峰)、卓奧友峰(世界第六高峰)、希夏邦瑪峰(世界第十四高峰)五座8000米級的山峰。

    02、所有攀登線路:

    截止2005年,珠峰共有16條登頂線路,常用的是南北兩側各一條傳統線路。北側傳統線路,又叫做東北山脊線路。

    6條線路依次是:

    (1)、東南山脊線路(南側傳統線路):1952年由瑞士登山隊確定線路,可惜功虧一簣,未能完成。1953年5月29日,由英國隊的新西蘭人希拉裏和夏爾巴人丹增諾蓋沿此線首登成功。

    (2)、東北山脊線路(北側傳統線路):在二十年代英國隊到達8600米的基礎上,由中國隊的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于1960年5月25日成功登頂。

    (3)、西山脊轉北壁線路:由美國隊開創,並於1963年5月22日登頂。

    (4)、西南壁線路:由英國鮑寧頓隊首創,于1975年9月24日登頂。

    (5)、西北山脊線路:由前南斯拉伕隊發現,于1979年5月13日登頂。

    (6)、北壁霍爾拜因岩溝線路:由日本隊首創,于1980年5月10日登頂。

    (7)、南面柱狀山脊線路:由波蘭隊開闢,于1980年5月19日登頂。

    (8)、東北山脊轉北壁諾頓岩溝線路:意大利人梅斯納爾獨身一人首創,于1980年8月20日無氧登頂。

    (9)、西南柱轉大中央溝轉西南壁脊線路:由前蘇聯隊開創,11位前蘇聯攀登者于1982年5月4日登頂。

    (10)、東壁轉康雄壁線路:由美國舊金山灣區隊首創,于1983年10月8日登頂。

    (11)、北壁轉諾頓岩溝線路:由澳大利亞隊開創,于1984年10月3日無氧登頂。

    (12)、西肩部轉霍爾拜因岩溝線路:由加拿大女登山家莎朗•伍德首創,于1986年5月20日登頂。她是北美洲首位登頂珠峰的女性。

    (13)、東壁-南坳-東南山脊線路:由美國•新西蘭國際探險隊開創,于1988年5月12日登頂。

    (14)、東北山脊全程線路:由日本開創,于1995年5月11日登頂。

    (15)、北-北東線路:澳大利亞人曾攀登,由俄羅斯隊完成,于1996年5月20日登頂。

    (16)、北壁中央直上線路:2004年5月30日上午10點,“2004俄羅斯珠峰北壁中央登山隊”的三名攀登者P. Shabaline、Iljas Tukhvatullin和Andrew Mariev開創並登頂;次日,同隊的第二組三人亦由此登頂。

    03、國內商業攀登活動路線:

    北側傳統路線“東北山脊線路”,從大本營開始到頂峰的依次行進順序是:

    大本營(5170米)→中絨布冰川→東絨布冰川(轉入點5400米)→前進營地(6400~6500米)→北坳(7028米)→7790營地→突擊營地(8300米)→頂峰。2003年的珠峰東北山脊攀登線路圖

    其中,大本營→前進營地、前進營地→北坳、北坳→7790營地、突擊營地→頂峰,分別有各自的特點和難點。

    03年之後,大本營→前進營地之間,國內商業隊多采取一個過度營地的方案,但也經常在圖中綠色的營地設有帳篷和物資。

    04、大本營(BC):5170米

    珠峰大本營海拔5170米,機動車可以直接到達。大本營相當開闊,容納幾十支隊伍、上千人,沒有問題。

    大本營的附近,有馬洛裏等遇難者的墓地。

    每年的4月到10月,是珠峰的旅遊季節。大本營外當地藏民開設了許多甜茶館。那裏除了賣東西,還提供洗衣服的服務,小“普木”(藏語“姑娘”)手洗、很便宜。但洗完後,經常沒有幹,就交回來了。

    距離大本營8公里的絨布寺,有中國移動的基站。GSM手機信號可以覆蓋到大本營關卡附近。

 

1/16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