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人:孫珊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保護項目總監
“第二個原因,如果你挑選大學畢業以後的一兩年怎麼花這個時間?保護區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因為它是認識鄉村的很好的平臺,為什麼認識鄉村很重要?我們在城市生活得挺好的,一切都很方便。大家最近都説金融危機,都説我們國家所謂的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要轉變,轉變的意思是説按照官方的説法是叫做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中國建立這些社會的希望在什麼地方?有一部分我覺得是在科技創新。在我們城市當中,工業方面的科技創新,還有一些希望實際上真的是在怎麼能夠搭建鄉村和城市之間的聯絡。我們這些生態地區為城市提供了很多的服務,但是同時這些地方是中國最貧困的地方。中國80%以上的貧困現在西部任何一個保護區周圍,你很少能找到不是貧困的鄉村的這些村子。他這個自然資源想保護好,老百姓確實要喪失一些發展的機會。但是同時他為整個中國或者是城市人群提供的自然服務不是你花那一點點錢可以買得到的,能夠花錢來補償一部分老百姓發展的成本,是等於花一小點錢來維護中國的生態的功能和生態功能的服務,這個就是怎麼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我覺得是整個中國社會現在面臨的很大的一個難題。所以在這一點上,未來的中國社會你只了解城市是不夠的,一定要了解鄉村是怎麼回事,現在這是很缺失的一環。
同時,在中國西部是一個文化非常讓人感動的地方,我們工作的地方在四川、雲南、青海、西藏,大部分是藏區,我們通常管它叫中國的西南山地,是生物多樣系統最豐富的地方,也是很多江河發源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老百姓他們有很傳統的保護神山的文化,有類似于自然保護區的系統,甚至地方完全是禁止開發區,什麼是緩衝區,什麼是實驗區,中國的傳統的文化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沒有,美國西部印第安人都趕到非常小的角落裏面去,只能靠現代的科技手段來保護自然,中國不是這樣,我們可以依靠還活著的這些文化,這個我覺得也是中國的未來,中國能夠為世界提供的智慧之一,就是這個文化系統來支撐自然保護。就像這些東西的學習,這個過程我覺得是非常讓人能夠感覺是你心裏面,如果有一個很沉的能夠把你穩住的東西,如果能夠有機會在保護區和自然的社區裏面看一看的話,會是這樣的一個東西。
我在美國工作和學習了五年以後回到這兒來,我其實當時還有一點後悔,還是回來得太晚了,因為我是學生物的,學生物的同學們都到國外進修、工作,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都在國外,我算第一個回來的,回來7年時間了。感覺上生活的豐富和帶給我的激勵,我覺得對人生來説是特別特別好的。實際上我又觀察周圍,在環保方面有一些成就的人,很多人都是在基層在保護區在社區裏面經受過鍛鍊和磨煉,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是由北京大學的呂老師建立的。呂老師的故事很多人知道,有關於熊貓的工作,在野外至少有7、8年的經歷,他的故事是他比別人晚畢業了很多年,他也比別人晚了很多年進入職場,可是他的成就一點不比別人低,所以很多時候這個經歷不在於説比別人要晚,不是一種耽誤,實際上是你可以有完整的自我,能夠讓你更加感謝你目前的生活。
最後,我前兩天去雲南的時候正好看一本書,看到一句話是馬克吐溫説的,他是20年以後,你更會後悔的不是你做過的事,而是你沒做過的事,所以大家一定要趁著年輕選擇你真正想做的事。謝謝。”
責編:張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