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亦稱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清乾隆年間流傳較廣。布樁圖形有北斗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等。樁勢有大勢、順勢、拗勢、小勢、敗勢等五勢,套路無一定型,其勢如行雲流水,變化多端,快而不亂。據《梅花拳根源經》和《梅花拳傳承譜》記載:梅花拳第一代為收元老祖(虛擬),第二代張三省,傳説在巫山羽化升天。前兩代均以開法傳道為主,且單一相傳。自第三代鄒宏義開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體記載。
現代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梅花拳與清代很多農民運動有著極大的聯。《中國武術百科全書》中,介紹梅花拳如下,“清康熙年間,曾為京營都司的武探花楊丙(河南滑縣人),即以梅花拳授滑縣朱兆村齊大壯,齊傳同村人唐恒樂,唐傳馮克善。”而馮克善就是當時天理教的領袖之一。到得光緒二十年,該拳已傳至第八輩。而當時還有一位另稱第五輩的傳人健在,他就是一八九六年在山東冠縣發動起義的著名梅花拳領袖趙三多首領。他在準備起義時,為了行動方便,將梅花拳改稱為義和拳(團)。
現如今,梅花拳根植于平鄉,而花開四方,遍佈冀、魯、豫,輻射全國十數省市區及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前幾日,意大利梅花拳習練者組成考察團,來安陽尋訪梅花源頭古跡。梅花花開繁榮,香飄萬里,已然成為中華武術和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而“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傳統,定會讓這種局面更加和諧。(李晶)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