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是運動員在規定的冰場上和規定的距離內,進行滑行速度激烈競爭的項目。
早在13世紀,速度滑冰便在荷蘭出現了。最初使用的是木制的冰刀,到10世紀時,出現了骨制冰刀。滑冰開始成為競速的比賽也是在荷蘭,歷史可以追溯到1676年。從1850年鋼制冰刀問世後,速度滑冰如虎添翼,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了19世紀早期,荷蘭人開始把速度滑冰的概念傳輸到歐洲各國。1863年,首次官方的速滑比賽在奧斯陸進行,而在1885年,第一項重要的國際性賽事----首屆歐洲冠軍賽在德國漢堡舉行。正式的世界錦標賽是在1892年國際滑冰聯合會成立後確立的。接著,1893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了第一屆男子速滑錦標賽。1892年,國際滑冰聯合會(ISU)在荷蘭舍維寧根建立,這是冬季運動中最早成立的國際聯盟。
從1924年首屆夏蒙尼冬奧會開始,男子速度滑冰就是奧運正式項目,女子速滑在1932年冬奧會上被列為試驗項目,直到1960年冬奧會才成為正式競賽項目。
比賽規則:
速滑是一項能讓人類不借助外力在平面上達到最快速度的體育項目,奧運冠軍們最快速度能超過60公里/小時。比賽在周長400米的跑道上進行,分內、外兩道,道寬5米。內跑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跑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
起跑時,運動員採取蹲立式,以便有強大的爆發力。在長距離比賽中,選手可以把一隻或兩隻胳膊背在身後,以增加空氣動力,同時節省體力。
選手被分成兩人一組,道次安排和出發順序抽籤隨機決定。同組的兩位選手率先到達終點的獲勝,每圈過後兩位選手在交換區互換內外道位置,這樣是為了保證兩人的滑行總距離相同。外道的選手優先換道。
在下列情況下,選手將被取消比賽資格:第二次搶跑、滑出自己跑道、在交換區沒有換道、在換道時干擾對手。
運動員遇到以下情況時可以重賽:因為嚴重的干擾而受傷,其中乾擾包括對手摔倒。出現這種情況後,該選手可以休息30分鐘,然後重賽,取本次成績和上次成績中的最好成績。比賽中,如果選手摔倒,他們可以站起來,重新投入比賽。當運動員在終點附近摔倒時,將根據選手(包括冰鞋和身體)是否完全過終點線判斷如何計時。
比賽裝備:
速滑冰鞋主要由優質厚牛皮和冰刀製成,並用玻璃纖維和碳鋼加固,現代高級速滑刀的刀刃多由優質高碳鋼製成,其他部分由輕合金製作。速滑冰鞋為半高腰瘦長形,鞋跟部為堅硬式,以包圍和固定腳跟,鞋底為硬皮、冰刀以螺釘或鉚釘固定在鞋底上。
速滑運動員身著特製的緊身連體服,既保暖又輕便,最重要的是為了減小空氣的阻力。連體服是帽子、上衣、褲子、襪子連成一體,由富有彈性的材料製成,具有輕便、緊身、阻力小、動作靈活等特點。因為空氣阻力是運動員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滑行服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風洞測試。
責編:鄭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