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體育頻道 > 體育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季羨林老先生為武術題詞 表達對俠義精神的理解

 

CCTV.com  2008年03月06日 14:36  來源:  
[內容速覽]  近日,季羨林先生在醫院為奧運頻道的《武林大會》以及3月6日播出的《武林盛典》題詞,表達了老人心目中對俠義精神的理解以及對《武林大會》的厚望。——季羨林  此題詞已經刊登在《中華武術》三月號《武林盛典》特刊上,此特刊是與奧運頻道《武林盛典》的播出同步發行的。

  

  

   近日,季羨林先生在醫院為奧運頻道的《武林大會》以及3月6日播出的《武林盛典》題詞,表達了老人心目中對俠義精神的理解以及對《武林大會》的厚望。

  季老題詞原文為: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助人為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故帶刀的人就不會是我們平常,所講的白面書生,即帶刀就與武術有關,中國古書上常常有俠這個字,我想,俠就是帶刀的俠客。望武林大會把大俠的精神留住,贈武林大會願與大會共勉之。——季羨林

  此題詞已經刊登在《中華武術》三月號《武林盛典》特刊上,此特刊是與奧運頻道《武林盛典》的播出同步發行的。

  季老已經很久不為任何媒體和刊物題詞,此次榻上提筆,也説明季老仍然關注國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設。

  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説: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責編:賈文國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