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高四期”國家隊將在哈爾濱與塞內加爾隊熱身一場。賽前最令人感興趣的聲音不是來自國足主帥高洪波,而是來自國足高層的那句“國內幾名當打球員均以各種託詞婉拒國足的徵召”。中國足球真是有趣,過去是不想當國腳的球員不是好球員,現在是好球員不願意當國腳,全都亂了套。
傷病是最好的拒絕徵召理由
在每次集訓之前,中國足協方面都會事先通過電話與一些球員溝通,其中包括前幾屆國家隊招募的國腳以及在聯賽中有過突出表現的球員。可意外接二連三齣現,不少球員居然婉拒了國家隊的邀請,這也使得國家隊頗為尷尬。
在最近兩期國家隊集訓當中,一些聲稱自己有傷的球員在聯賽中依然很生猛,沒有一絲受傷的跡象。
眾所週知,在以往國足戰績不好時,曾有這樣的傳言,隊員都不希望入選國家隊,踢不好比賽挨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國家隊受傷,回到俱樂部幾場比賽不能打,隊員就損失不少錢,而國腳往往都是俱樂部的核心,幾場比賽不打,俱樂部在聯賽中成績就會下滑,這也是俱樂部不願意看到的。這樣就出現了隊員不願入選國家隊,入選了只要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出工不出力的惡性循環。
到國家隊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拒絕國家隊徵召,當然不是中國足球的特例。在歐洲各國,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由於年齡的增加,競技狀態的下滑,在國家隊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在俱樂部中還扮演重要角色,在看不見國家隊出成績的時候,他們選在國家隊的退役專心在俱樂部踢比賽。而在中國卻存在著與之相反的境況,當打之年卻因為各種條件不去國家隊比賽,而是享受自己的生活。
2009年開始,由於國家隊投資預算縮減,訓練條件“艱苦”,集訓基本都是在香河基地,像前幾年那樣大規模歐美拉練的機會減少了,與強隊過招的比賽也鳳毛麟角,特別從最近幾期國家隊的訓練安排和比賽計劃來看,一些球員也認定這是在選拔新人,他們不願意參加“選秀”。有消息説,現在有的球員和國家隊談條件。據説,國足領導和一名球員商量去國家隊集訓的事,結果這名球員拒絕的理由很荒唐,他先説了第一個問題,“我去了又不是主力,去了給別人當替補,當配角,去幹嗎啊? ”第二個問題更離譜,“我在俱樂部每天睡到自然醒,中午穿著拖鞋就去吃飯了,在國家隊行嗎?你們能同意嗎?所以我還是別去了。 ”
看來,不是國足拒絕“好球員”入隊,而是人家不願來,如果真是如此,這些離不開享樂主義的“好球員”可真有點無恥了,不來就不來吧。
到國家隊泡病號是潛規則
其實,歷屆國家隊,在集訓中都發生過某些球員“小病大養”或消極訓練的事。有媒體報道過,哈恩掌管國家隊的一次集訓中,眾多球員稱病休息。當時哈恩甚至連一場對抗賽都無法安排,集訓變成了天天恢復調整。解散前,憋了一肚子火的哈恩向眾國腳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警告:以後要是誰傷沒好利索就不要來了,國家隊不是療養院!
遠在米盧時期,就流傳著被很多媒體熱炒的“曲聖卿懸案”。米盧上任之後,多次召前遼足著名球員曲聖卿入國家隊,但曲聖卿一而再再而三地托傷缺席國家隊集訓。但讓米盧大為惱火的是,曲聖卿前腳在國家隊托傷,後腳就在聯賽中頻頻進球。曲聖卿懸案其實現在已經解密了,他因不敢確定自己是否能在國家隊打上絕對主力才托傷缺席。
作為管理者的中國足協對國腳 “泡病號”不是沒有採取過針對性的措施,在2003年11月,中國足協在對外頒布的《關於國家隊及隊員參加聯賽的若干規定》中,就對國腳“詐傷”不參加國家隊集訓比賽的行徑制定了嚴厲的處罰規則。 《規定》要求:國腳因為傷病不能參加國家隊集訓和比賽的,在集訓結束後兩周之內不得參加俱樂部比賽,有醫院診斷書和國家隊書面同意病假的除外。但從規定執行效果來看,基本屬於白紙一張。
為國效力簽協議醜話説前頭
為國效力還要簽署協議,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聞。NBA和美國男籃就是先把醜話説在前頭,以詹姆斯為例,他就存在和國家隊的約定,要幫助美國征戰多少場比賽後,才能有理由不參加國家的徵調。在足球方面也有這樣簽署的協議,歐文在為國效力期間受傷,最終經過紐卡斯爾的上訴,英格蘭足總也支付了歐文的一部分薪水,這都是國腳和國家隊之間的一種“勞資關係”。
在中國這樣的勞資關係並沒有形成,以往謝亞龍時期曾提過此事,但因為亞洲盃、奧運會等一些大賽最終沒有成型。之所以要提倡這種勞資關係,一方面是保護俱樂部、足協和隊員三方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調動起球員的積極性,避免出工不出力的行為出現。
據悉,中國足協也計劃出臺一份協議,與隊員簽約後,為國效力不僅僅是義務層面,也是球員工作的一部分,出現傷病後足協給補助,倘若出現拒絕徵召,或以欺詐的方式躲過徵召,也必須受到嚴厲的處罰。
相關新聞:
申花稱球員發燒拒放人 國足強硬態度揭穿詐病
國足冰城打造亞洲盃陣容 海歸2人無法按時歸隊
國足五人因傷單練 對抗賽郜林打進唯一入球
哈爾濱球迷挺國足 "中塞之戰"門票發售掀熱潮
國足力爭組建最強陣容 招海歸回國另有新想法
杜威稱國足導致留洋失敗 鄭智在蘇超有優勢
FIFA高官為中國足球把脈 稱中國應申辦世界盃
責編:錢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