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救,莫過於出發前的認真準備。
當然,這好像是説了等於沒説的廢話。在野外,一旦真到需要自救的時候,那就説什麼都晚了。所以,還是要在本文開頭再提一下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很多老生常談的東西,其實很重要,比如“探險不是冒險”之類,這,誰都清楚。
不必啰嗦。問題在於,怎麼樣才算充足的準備,準備到什麼程度才算充足?這實在是個説不清楚的東西。
2006年7月31日,我們在青海曲麻萊縣通天河畔送一支紀念“長漂”二十週年的美國漂流隊下水,不由不對他們的裝備嘆為觀止。我們的隊長楊勇,正是二十年前那場被譽為“喚醒了當代中國人探險意識”的偉大漂流的“倖存者”。與二十年前相比,他老人家還是不得不承認:仍舊是老美整這些整得巴適(四川方言,大概是比較好的意思)……對比人家的裝備,我們這支剛剛漂流了長江南源當曲的隊伍,簡直就是叫花子。就説救生衣吧,穿上人家那種,真翻船掉水裏,那是確實管用,真能從浪子裏浮起來。而我們仍是幾十年一貫制七塊錢一件那種,遇到驚濤駭浪,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問題也在這裡,那為什麼我們不也每人整一件?不可能。一千塊美金一件啊,差不多就是我們全隊半個月伙食費了……武裝到牙齒誰都夢想,但你必須面對現實。不可能因為小米加步槍我們就不做事情。所以,所謂準備工作,只能是量力而行,按現有條件客觀評估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能做到99%就做到99%,不抱幻想。當然,你也不可能按在家的標準去比照野外,把家隨身帶著,那你什麼也幹不了。還沒出發,自己倒先把自己累趴下了。野外畢竟是野外,太過分實無必要,不存在100%的準備。事實上,這個問題上,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的玩法不同,誰都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説的。
當然,即使準備工作做得再好,未知的情況在野外也隨時可能發生,常常不可避免。而這,也正是野外生活的樂趣之一。什麼都完全按照設計來,搞得跟鐘錶似的,也了無生趣。這時候,就需要所謂“自救”。此時,余以為自救寶典之首要:就是心平氣和。也就是在內心裏把這些“不可預見”視為“可預見”,自己先穩住陣腳,不慌,冷靜一件件面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