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第一體育 > 健身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學會早期鑒別脫水並預防脫水

 

CCTV.com  2009年05月06日 16:41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消息  

  在炎熱的氣候裏從事體力勞動、行走、體育運動都會大量出汗,散發體溫。雖然出汗是生理調節,但大量出汗而補液不足,將導致脫水,影響健康。輕者産生口渴、尿少、疲 勞、肌肉抽筋,嚴重者發生中暑,高溫、甚至危及生命。此類事件在從事戶外活動的工人、運動員、肥胖者、年老體弱和疲勞者、青少年體育愛好者,更容易發生。夏季長時間的室內活動,由於空氣流通不暢,即使在空調條件下,人體通過蒸發、呼吸、排尿、空調抽濕等非顯性出汗方式也會丟失大量體液,造成疲勞、口渴等脫水徵象。

  早期“識別脫水”並“預防脫水”是炎熱氣候條件下至關重要的自我保健問題。“口渴感”固然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脫水信號,它告訴我們身體已經脫水,需要及時補充液體。其實“口渴”並不是唯一的信號,在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皮膚起皺,體力疲勞,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狀。脫水進一步發展,症狀加重,還可以表現為情緒煩燥、體溫升高、心率加快、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運動或勞動動作協調能力減退等,易造成運動傷害。當脫水達到以上狀態時,表明脫水已影響人體細胞和組織器官,和細胞已經饑渴,也就是現代運動醫學經常提及的“體渴”。如不及時糾正,將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嚴重脫水,中暑或休克等熱病。

  因此,“預防脫水”,首先應該重視脫水的早期症狀。其次,對易患人群,對在炎熱氣候條件下從事勞動、運動、活動的人,應預先給予補充液體。視出汗情況,少量多次隨時追加補液量。最新運動醫學研究發現:有必要對運動員在運動前、中、後分別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體能。這個補液原則也適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體育愛好者。研究發現,當體液丟失達到1%時,運動成績下降、熱疾病的危險性增加、體力恢復減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當體液丟失達到2%時,運動成績下降30%,可能出現熱病和運動損傷。為防止脫水對生理機能帶來的影響,所以學校的學生體育課往往安排在其他課程之後,較為符合人體的生理原則。

  如何確定丟失的體液量?如何補充丟失的體液?一般採用稱體重的方法,即運動前與運動後分別稱量體重,體重的差數即為運動中丟失的汗液量。補液量以當天丟失體重的量為依據,每丟失1公斤體重,補充至少1500ml(1.5升)液體,才能糾正脫水。以經驗推論,每1小時籃球運動可能丟失汗液0.9~1.6升,每1小時足球運動可能丟失汗液0.6~2.42升,自 行車每小時汗液丟失也可達0.62~1.25升。以丟失量的1.5倍補充體液,才能達到有效糾正脫 水的目的。美國運動醫學學院推薦,運動前2小時最好補充500ml液體,在炎熱的夏季,運動前2小時可補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運動前或夏日出門前,先飲用200~400ml含電解質的液體,運動過程中每隔15~20分鐘,每次追加補充150~250ml電解質運動飲料,直至 運動或出汗停止,餘下的補液量可以在6~12個小時內完成。

  什麼是最理想的補液代用品?從醫學和生理學的角度看,為預防和糾正脫水,補液中必須含有兩種成分:適量的電解質和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單純補充清水不能有效糾正脫水和恢復體力,首先是清水不含電解質,大量清水進入人體內後,稀釋血漿電解質濃度,減少了對中樞和血管壁滲透壓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機體細胞的缺水狀態並未改善,也就是“體渴”並未糾正。不少人有此經驗,飲用清水後大量出汗,仍然覺得身體疲勞、思睡、食欲差等。而在運動後飲用含氣的飲料也不合適,因為這類飲料不僅不含電解質,而且氣體在胃內産生飽脹感妨礙了體液的充分補充與吸收,“體渴”並未糾正。運動過程中飲用含糖量較高的果汁也不合適,因為,過高的糖份不僅不能緩解“口渴”與“體渴”,並且造成胃部不適。

  而含有適量鈉、鉀等電解質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運動飲料是最合適的補液代用品,適量的電解質和糖濃度能刺激飲用,加快小腸對液體的吸收,提供運動所需的能量,促進脫水狀態恢復。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佳得樂運動飲料。每年由佳得樂運動科學研究所出資,組織全世界優秀的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和營養學家集聚在一起,專門討論研究運動飲料中的糖與電解質的濃度與運動生理的關係,研究運動飲料與補充體液有效性的關係,部分觀點作為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的官方立場發表公告。我國也有學者參加這方面的研究與會議。根據現有運動醫學研究,認為運動飲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論述,我們強調:在炎熱天氣裏運動易導致脫水和熱疾病。無論對於運動員還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導致出汗的活動,都須注意補液,以保障健康。運動前、中、後盡可能飲用足夠的液體。儘量選擇含有適量糖份與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責編:曹徵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