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是黑龍江冰上訓練基地速度滑冰館向參賽隊正式開放場地的第一天,負責媒體運行工作的劉強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準備好迎接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首枚金牌的誕生。
在10個月前剛剛改造完成的採光穹頂下,記者看到韓國、烏克蘭速滑隊的運動員們正在無需人工照明也光線良好的400米標準場地上進行適應性訓練;場地外,安保程序已經投入運行,競賽部的工作人員也在與國際滑冰聯盟的代表進行最後的溝通、協調。
在新聞媒體工作間,寬帶架設、通訊設施等已經就位,兩台公共信息查詢終端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兩塊觸屏機上,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可以很方便地獲得即時成績、歷史紀錄等賽事更新,以及交通、天氣等相關信息。
作為冬季奧運會誕生之初的唯一比賽項目,速度滑冰在大冬會上的地位同樣不同尋常,19日中午黑龍江速滑館將見證首金的誕生。
相比競賽、安保等方面,媒體接待工作在首金誕生的過程中承受著尤為特殊的壓力。媒體負責人劉強表示,除了在有限的資源下儘量為媒體提供最好的工作條件外,他們還努力做好服務上的細節安排,以軟體優勢彌補硬體不足。
大冬會首金預計將吸引100-200名中外記者前來採訪,這對於速滑館現有的媒體工作室及新聞發佈廳空間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出於消防及人員安全的考慮,他們甚至將被迫取消混合採訪區,以確保新聞發佈會質量來進行彌補。
劉強介紹説,儘管媒體服務志願者只有9名,但他將每個人都分配到崗,執行首問負責制,保證採訪速滑的記者們在這裡有任何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東北林業大學的志願者李志超是負責巡場的3名志願者之一,而他的主要工作是為看臺記者席及時送達比賽成績和出發順序,形容起他的工作強度,劉強的一句玩笑話最説明問題:“9天跑下來,他就可以去練田徑了。”
在本屆世界大冬會的12個大項中,速度滑冰是持續時間最長、包含小項最多的一項,在19日-22日、24日-28日的9天賽程中,速滑館將産生14枚金牌,而中國速滑名將於鳳桐、于靜、任慧等也將在這裡悉數亮相。
相關鏈結:
責編: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