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體育頻道 > 體育總分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燮霞奧運首金獎金縮水 劉子歌拒絕羅雪娟軌跡

 

CCTV.com  2009年01月06日 08:03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體育畫報  

  無偶像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我們對人的理解在發生變化。

  在略顯淩亂的奧運閉幕式結束後,我們不出意料的以51枚金牌登臨了頂座。往下看,有了這51塊金牌,我們卻找不到一個或幾個能在最大社會層面上,公眾中能達成一致的偶像。

  奧運會對於中國,過往從來都是一個社會偶像的孵化器。

  1984年的許海峰、李寧、1992年的五朵金花、高敏,1996年的伏明霞、2000年的孔令輝,到了2004年的劉翔、郭晶晶、田亮,則把奧運冠軍偶像化推到了極致。

  在2008年的8月以後,出乎意料我們掉到了一個頗有些虛無甚至無力的真空地段,冠軍的偶像們沒有如約而至。

  追溯“偶”字的詞源本義,是指倣人形製成的木偶,此偶一旦成像,便在人心目中成為具有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徵物。所以偶像二字,不過是我們對於人的涵義的投影與投射,偶像的變化,無論是無偶像、泛偶像還是後偶像,其背後深藏的必定是公眾對人的理解發生了變化。人形變了,偶像自然也在變化。

  即便是在那個奧運偶像盛行的年代,許海峰、李寧與劉翔之間,也有著從內涵到外延明顯的不同,因為從1984年到2004年這個二十年的跨度中,民眾對人的理解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是他們的共同點在於:是以國家為單元的神聖性英雄,是社會公眾們心中那份強烈的求認同感的凝聚和固化。這是冠軍能化為偶像的一個基本底線。而在這個底線之上,二十年間偶像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出偶像的神性與人性的要素此消彼長,每隔4年,總會多一些人的氣息。

  反觀2008的奧運冠軍,我們一樣可以找到與許海峰、李寧、劉翔相比毫不遜色的競技成績——零的突破、多枚金牌集一身、破世界紀錄等等。但已沒有了那份對神性英雄的期盼力,把他們推到傳統的偶像位置。從2004之劉翔到2008年之劉翔,從羅雪娟到劉子歌,從許海峰到陳燮霞,我們都能看出這種變化的端倪。

1/10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