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巴塞羅那奧運會飛碟冠軍張山曝出“退役風波”,但她很快辟謠説,將在明年的全運會上正式復出。其實,早在張山之前就已經有一大批退役多年的名將紛紛宣佈為全運復出,孫俊、劉永、孫?、肖愛華、夏煊澤、殷茵、朱本強……足以組成一支中國體壇“退役全明星隊”。
思考
老將復出是柄雙刃劍
開始於1959年的全運會是我國特定時期的産物。隨著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發現和培養新手成了全運會的特定目標。這一點,從體育總局決定從1987年六運會後,將全運會舉辦時間從奧運會前一年改為後一年可以得到證實。
應該説,這一改革舉措,為中國代表團帶來了近三屆奧運會的輝煌。但各地體育決策層參加全運會的任務並未發生根本變化。為獲取更多好的成績,他們往往不得不“招回或留住老將”。
老將的復出,客觀上提高了比賽的精彩度以及“含金量”,但這是建立在犧牲年輕選手參賽機會的基礎上的。特別是正在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時刻,全運會將是在家門口舉行的奧運會的一次預演,而這種高水平賽事對年輕選手將顯得尤為珍貴。
另一方面,為全運復出的老將大多“來匆匆,去匆匆”,可以全心全意為全運會備戰,而那些正值當打之年的選手因為要備戰許多國際大賽,如果全運會無法將狀態調整到最佳,就很難創造佳績。
事實上,如何用活老將這柄“雙刃劍”,值得決策者好好思考。老將的優勢在經驗,年輕隊員最缺乏的恰恰也是經驗。浙江女排近來顯示出強勁的上升勢頭,便與老將殷茵助陣有一定關係。
現象
屆屆全運都有復出潮
老將紛紛重披戰袍,並非“後北京奧運會”的“特産”,這一現象早在15年前就已出現。
湖北省競體處李兵日前告訴記者:“印象中最早的復出潮是1993年七運會。”當時已經退役兩年的羽毛球天王楊陽,從南洋跑回來代表江蘇參戰,當時他的身份是馬來西亞國家隊教練,一年前還率隊從中國隊手中奪走了湯姆斯杯。隨後,已是福建省體委副主任的乒壇巨星郭躍華在37歲“高齡”揮拍上陣。退役數年的乒球名將陳龍燦也出現在賽場上。4年後,仍有不少退役老將現身八運會賽場:挂拍4年且正在新加坡留學的羽壇“天王”趙劍華重披戰袍,有人為此打趣説“八運會羽毛球賽場是‘四代同堂’”。留洋數年的陳志斌、肖戰等乒壇老將也都回到賽場。
2001年的九運會,38歲的射箭名將馬湘君、34歲的女籃明星鄭海霞、32歲的網球宿將夏嘉平等昔日體育明星,也都紛紛出現在賽場上。
説到湖北,也有不少老將在全運會復出。長江日報資深記者熊淩潔回憶道:“九運會上伏明霞也曾復出,後因傷臨時退賽,到了十運會,39歲的老國手徐春梅帶領一幫小女孩,幫助湖北女籃成為一匹黑馬。”由此看來,近期張山、孫俊以及湖北高?和朱本強等老將的復出,只是複製了前四屆全運會的“正常軌跡”。
幕後
鄉情加重獎打動老將
奧運會、亞運會考核的是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整體實力,全運會則是衡量各省、市、自治區體育實力的標尺,在各地體育部門決策層的眼中,金牌、獎牌的多少,關係重大。
對體育強省來説,要在全運會上取得金牌優勢,僅僅依靠奧運戰場上的收穫是遠遠不夠的。以十運會為例,金牌榜狀元江蘇代表團的金牌總數是56枚,其中只有5枚是雅典奧運帶入的金牌數。十運會奧運帶入金牌最多的是山東、北京兩個代表團,均為10枚,應該説為魯京兩強躋身金牌榜四強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兩強帶入金牌的比例均不到1/3。北京奧運會,江蘇是頭號贏家,按照奧運一金抵全運兩金的算法,江蘇的8枚金牌可換算成16枚十一運金牌,在十一運金牌角逐戰中佔得先機。但江蘇代表團要確保躋身十一運金牌榜三甲之列,沒有40枚金牌是辦不到的。因此,明年的十一運賽場才是十一運金牌的主戰場。為保證成績,各地自然會調動一切資源,招回那些仍然有競技實力的老將,而“鄉情”和“重獎”則是打動老將的主要因素。十運會湖北獎勵標準是“金牌15萬,銀牌5萬,銅牌2萬”,當時李婷一人獎金便高達75萬元,獎勵力度和湖北相倣的省市不下20個,江蘇、廣東、湖南等省甚至更高,全運會金牌含“金”量超過了各省對奧運金牌獎勵額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