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芬註定是後奧運時代中國體育的焦點人物。紛紛颺颺的“獎金門”事件還未有定論,清華跳水隊面臨解散的新聞又將於芬推到了風口浪尖。作為中國體育界衝擊舊的運動員體制的領軍人之一,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于芬表示清華跳水隊不會解散,一定會堅持下去,當然,于芬並沒有回避一個現實:從輝煌時候的30多人到如今只有4名隊員,這支有11年曆史的隊伍正面臨著極大的困境。
11年的時間 從1個人回到1個人
1997年,醞釀建立高水平運動隊的清華大學,一直在尋找高水平的教練和可做的體育項目。而從小在專業隊成長起來的于芬對清華把運動隊當作學科研究的做法很感興趣,雙方一拍即合。
剛組隊時,隊裏只有3名隊員和于芬一個主教練,沒有人覺得他們能成氣候。直到伏明霞在清華復出並在悉尼拿到奧運冠軍,情況發生了改變。清華跳水隊在最輝煌的時候,曾經有30多名隊員,除了伏明霞,還培養出周呂鑫、王鑫、林躍、勞麗詩等一批名將。“周呂鑫那批是最好的時候,他們讀書也好,早上上課,下午訓練5個小時。”昨天于芬説這話的時候,她只有7個隊員,4個正式隊員,另外3個來自中國香港、美國,“現在人越來越少了,前兩天助理教練也辦理了離隊手續,就剩下我這1個主教練。剛剛建隊那會兒就是我1個人,這麼多年過去了,又剩下我1個人了。”于芬感嘆道。
雙註冊制被取消 清華苗子紛紛“逃離”
如果追溯清華跳水隊的危機,可以一直追到2001年10月,那個時候曾專為清華隊而設的雙註冊制被取消,雙註冊制取消,意味著在清華註冊的隊員不能再代表各省市參加國內各級別的比賽,註冊在省市的隊員也不能代表清華參賽。清華隊與地方隊的關係一下子緊張起來。這一年,後來獲得雅典奧運會冠軍的勞麗詩離開清華回到廣東隊。
漸出成績的清華隊學員屢屢被地方隊搶注,有些孩子甚至不辭而別。2004年年初,林躍和王鑫突然出走清華。2005年3月,周呂鑫離開。2006年3月,何姿離開,6月,楊禮光離開。這些清華跳水隊的苗子紛紛放棄此前簽訂的15年培訓合同和在清華的學業,成為職業運動員,而最終的去向都是國家隊,且不久便在世界大賽甚至奧運會上摘金奪銀。“地方隊想把隊員送到清華來,卻擔心參加不了全運會、城運會,那怎麼辦?清華的運動員一旦取得了好成績,就會進入國家隊,回不了清華了,清華培養出來的運動員都退學進了國家隊,拿了成績,卻跟清華和于芬沒有關係。10年了,改變了很多,我們有很多的成果,但是缺少一個平臺讓我們展示。”
搶地盤,師徒反目 于芬:李成偉做人有欠缺
就在清華跳水隊面臨困境時,另一支跳水隊卻悄悄出現在游泳館。帶隊的教練正是之前有媒體報道過的獎金代領人之一的李成偉,李成偉正是1998年1月清華跳水隊招收的第一名隊員。這支“新跳水隊”有6名隊員,根據前助理教練萬家盛的説法,這支跳水隊已經練了一個多月,每天的訓練時間都很長,每天下午2點到7點。“開始還和我們錯開時間練,我們在陸上,他們就在水裏。可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大有取代我們之勢,非常明目張膽,我們在哪訓練,他們就當沒看見,也在哪訓練。都摻在一起了。”
對於這支“新跳水隊”,于芬並不承認,“前不久有朋友問我清華是不是招過人,我説肯定沒有。李成偉曾經是我的隊員,他肯定不是助理教練。當年我沒有選擇李成偉當助教,是因為清華跳水隊不僅僅注重成績,還包括教書育人,李成偉在做人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體教結合真的錯了嗎 “清華跳水隊決不解散”
在於芬看來,清華跳水隊已經走過11年,到了一個總結期,“我們也在總結,在做下一步的決定前,要好好想想目前的問題。”體教結合的模式到底有沒有錯?這是于芬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想這肯定是沒有錯的。1998年我們到美國九所大學訪問,考察國外學生運動員的建制和運行方式,發現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斯坦福大學的學生為美國代表隊貢獻了16塊金牌,這正好是中國國家隊金牌的總數。”于芬特意提到了熊晴清。1998年,跳水隊招進第一批隊員,熊晴清從老家湖北沙市來到清華園。“熊晴清從清華附小到清華附中直到進入清華大學,她現在是清華經管學院二年級的學生。2001年的全運會還有大學生運動會,熊晴清都有很好的成績。”
于芬説清華跳水隊不僅要給隊員打基礎,還要讓大學生了解跳水這項運動,“清華大學副校長的一段話我印象很深,他説,‘于芬啊,也許現在看不到什麼好的結果,但是不要小看了你的那些學生,他們以後可能就是企業家、國家幹部,如果你能讓他們真正地熱愛跳水,他們説不定也會支持、贊助跳水事業。’”
于芬在清華開設的跳水選修課,已經從一個班擴充到了4個班,但是由於報名的人太多,學校只好通過抽籤抓鬮的方式決定上課的學生。“清華跳水隊肯定不會解散,我們會堅持下去,雖然只有4個隊員,但是我相信,星星之火,最終可以燎原。”
責編:鄒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