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強:中國足協應該退出中超
10月15日,武漢光谷俱樂部總經理辦公室。
氣溫近30℃,炎熱。
辦公室裏,徐志強泡了一杯綠茶,面朝大門坐下,陽光從窗口傾瀉在他身上。室外,已經退出中超的光谷球員正在進行對抗訓練,每一個好球照例引起一陣掌聲和叫好聲。球場邊,依舊是記者的長槍短炮,主教練朱廣滬依舊遠遠地、神情嚴肅地看著隊員。
如果這個場景放在10月2日之前,沒有人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經歷了一場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最嚴峻的退賽風波,甚至已經有限期遠離中國足球的中超隊伍。
但現實是殘酷的。剛一落座,記者就得知,徐志強剛剛拒絕了中國足協通過湖北省足協希望上調兩個隊員到國青隊的要求。“他們沒有發函,只是口頭由(湖北)省足協傳達給我,沒有書面文件,我不能讓隊員過去,我要對隊員負責。”發文件?記者心裏也閃現了一絲苦笑,武漢光谷俱樂部已經被足協取消註冊資格,足協憑什麼發函給一個不是俱樂部的球隊要人?來到武漢的第一個話題,迅速將此行採訪納入一個中國足球恒久的話題───體制。
體制之痛
中國足球的現狀 三塊牌子一夥人
意甲、英超的比賽,球場上都會出現問題,為什麼能解決好?那是因為他們的制度、體制完善,不管怎麼罰,大家都沒意見。但是中超呢?我不能説,我們武漢在退賽上沒有錯,但是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足協,為什麼?只能説足協的公信力低下,讓大家都不信任,出現問題時,管理方式又粗暴,這樣不是辦法。如果我們的足球環境好,如果足協有足夠的公信力,那麼我們退賽,大家首先找的肯定是我們的問題了。───徐志強
足協不該“是運動員又是裁判”
話題打開,徐志強一路説下去,沒有任何停頓,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
“現在我們的足球管理的確有些亂。俱樂部是企業,比賽是職業聯賽,應該遵守市場規律,但事實上,還是行政管理職業聯賽。足協是歸國家體育總局管理的,按説是事業單位。而中超公司、中超委員會,其實都是同一撥人。‘又是運動員,又是裁判’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産生矛盾。”
説到這裡,徐志強語氣稍稍遲緩了些,把中國足球的現狀和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挂起了鉤。
“我們國家的經濟體制能改,政治體制能改,為什麼體育體制就不能改!”談到體制改革,徐志強再度激動:“遠的看歐洲,近的看日韓,他們的足球聯賽發展對我們來説,都能借鑒。現在一下讓體育體制改得很完善當然不可能,但我們首先要把一個架子搭起來,然後一步步地完善。”
足協不該自己當仲裁方
2004年,大連實德俱樂部在北京隊罷賽後,公開聲援北京國安俱樂部,並且接過足球改革的大旗,直接向中國足協叫板。10月17日,徐明突然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改革13條文件,引爆了中國足球改革的導火索。徐明和其他6傢俱樂部的投資人積極倡導召開投資人會議,公然向中國足協索要聯賽的所有權、管理權等四權。一度將足協逼得狼狽不堪,可最後的結果,是無疾而終。
談到往事,徐志強很清楚,大連實德的昨天是自己的今天,而自己的今天,也許就是其他俱樂部的明天。“法律必須介入足球,不僅是足球,任何事都不能脫離法律之外。”
足協的章程“第八十七條中國足球協會規定”中就有明確規定:“中國足球協會各會員協會、會員俱樂部及其成員,應保證不得將他們與中國足球協會、其他會員協會、會員俱樂部及其成員的爭議提交法院,而只能向中國足球協會訴訟委員會提出申訴。”面對這樣的規定,徐志強覺得很不合理:“國外有聽證會、體育法庭,但中國就是一個訴訟委員會,這個訴訟委員會還是足協下屬的,這根本就是一家獨大。應該有一個公平的、獨立於足協之外的機構來充當公正的第三方。”徐志強説,2004年,長春亞泰就曾經將足協告上法庭,但最終中院沒有受理。“如果體制不改革,如果法律不介入,這些問題始終存在,還會有第二個武漢第三個武漢出現……”
足協不該對中超插手太多
徐志強大學裏是籃球、田徑隊員,也許是因為這樣的體育經歷,讓他最後成為了武漢光谷俱樂部的總經理。
記者問他心目中的足球環境是怎樣,徐志強略想了想:中國足協其實有很多事情做,不必要對中超插手太多。
“我覺得,中超委員會應該跟足協、中超公司分離出來,中超公司以俱樂部作主體,按市場化進行管理。中超公司董事長的選擇,不應該由足協安排,而是按市場運作的機制由大家選。遇到糾紛,足協可以進行管理和調解,因為沒有了利害關係,足協的調解也能為大家所接受。”徐志強説,他覺得足協應該有很多事情要管理,比如説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比如群眾、社會性足球的推廣,還有國字號隊伍的管理。“現在中國足球的排名這麼低,足協應該要好好想辦法提高我們的足球水平,改變大家對足球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挺重要,希望足協能把俱樂部放開。”
青少年培養不該市場化
徐志強認為,目前中國足球最重要的,在於青少年的培養。“這個真的是需要足協好好去把握的,否則我們的後備不足,將來的足球發展必然受到很大制約。”在中國,當前真正註冊的青少年球員僅有5萬多人(也有媒體稱僅3萬多人),且呈逐年遞減趨勢。而日本在這個數字上是我們的12倍,也就是60萬。
“青少年培養的問題關鍵在於1994年後,把青少年足球市場化了,當時到處都是足球學校,到處都在燒錢。孩子往足球學校送,沒個十幾萬元根本出不來,就連打比賽都要自己花錢。不僅如此,現在的足球大環境大家也看到了,花了錢,還培養不出來,拖累了家庭與社會。”
“我覺得,青少年的培養,決不能走市場化,而是希望足協能夠和教育部門聯合,把青少年足球做大做強。現在有種想法,就是學習不好了,才去踢球。而到了足球學校,又不是很重視文化學習,造成很多球員綜合素質不高,與社會脫節。有些球隊和隊員為了達到某些目的,造假年齡,以大充小,這樣‘造假’出來的隊員,本身就缺乏明確的是非觀,所以在遇到欠薪、或者金錢利誘下,就會出現‘假球’、‘放水’。這些不足之處,都是球員負面發展的土壤。所以要想以後中國足球做大做強,就一定要把青少年足球做好做紮實,只有這樣,足球才有未來。”
更多新聞
申花請牌忽悠自家球迷 武漢退賽後遺症顯現
武漢退出後首秀勝魚腩 李瑋鋒等大牌動口不動腳
武漢體院球迷熱捧漢軍 紛紛找大牌球星合影簽名
武漢欲將訓練熱身賽進行到底 只為保持競技狀態
武漢狀告足協口氣已鬆軟 起訴受到霸王行規制約
武漢體院球迷熱捧漢軍 紛紛找大牌球星合影簽名
武漢欲將訓練熱身賽進行到底 只為保持競技狀態
武漢狀告足協口氣已鬆軟 起訴受到霸王行規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