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人”
新浪體育訊 博爾特的四十一大步
他不僅打破了世界紀錄(9秒69),證明自己是世界上100米比賽裏跑得最快的人,而且還因為他在跑動過程中的慶祝動作震驚了全世界。同時,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100米的跑道上還贏得了更多的東西:追平了人類跑動的最快速度(43.902公里/小時),並且在有史以來最長的距離範圍內保持了這一速度;換句話説,他實際上還打破了50米和60的世界紀錄;儘管在最後階段瘋狂的慶祝,但他還是用短得驚人的時間完成了後50米的賽程(4.19秒)。
自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來,就再也沒有人對短跑比賽的情況做分段記錄和分析了,因為沒有人願意為此支付相關的成本。但在今年的奧運會上,人們依靠美國人吉姆森?李(Jimson Lee)提供的高清晰影像技術,清楚地看到了博爾特是如何利用41.25步跑完100米的距離的。
上述的錄像顯示,博爾特在前30米的奔跑速度是史無前例的。直到第13步(25米)的時候,博爾特才開始真正加速,但他只用了3.78秒完成了前30米的比賽,展現了驚人的加速能力和非同尋常的爆發力。加速階段在短跑比賽裏是至關重要的。電視轉播扭曲了人們的視線,試圖説明運動員對發令槍的反應是很重要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運動員起跑時的反應速度只佔最終結果的1%,但加速階段則佔到了64%。現實的情況是,賽事組織者只向記者們提供運動員對發令槍的反應時間,所以人們談論的就只有這個話題。實際上,只有在反應時間少於100毫秒(幾乎沒有反應時間)或多於200毫秒(反應很遲鈍)的情況下,這個時間才會對運動員的最終成績産生影響。
100米賽跑分為三個階段:加速階段(直到50─60米)、最高速奔跑階段(50米至70或80米)和減速階段。這三個階段對最終成績的重要性分別是64%、18%和12%。一個頂級的短跑運動員能夠在至少50米的範圍里加速,然後在50米和60米之間達到自己的最高速度。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本?約翰遜和卡爾?劉易斯就是在這個階段跑出了43.37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從那以後,多名傑出的短跑選手都追平了這個數字:1996年的多諾萬?貝利、2002年的蒙哥馬利和2007年的鮑威爾。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數字是:幾乎所有的短跑名將都是在5.50秒左右跑完前50的距離。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的約翰遜和2001年在埃德蒙頓的格林都是如此,不過鮑威爾在2007年以5秒49的時間打破了之一紀錄。但是,所有這些人都是在順風的情況下完成比賽的。而在北京奧運會上,博爾特的5秒50是在無風狀態下跑出來的,這比多諾萬?拜利創造的室內賽紀錄(5秒56)還要快,因此更顯現出了其價值。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博爾特在此後仍然繼續加速,他用43.90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跑完了最後50多米的距離。這樣的平均速度以前只有名將格林跑出來過(3次):1999年在羅馬,2000年在柏林和2000年在悉尼。
在北京奧運會之前,運動員們通常都是在10米的距離內保持自己的最快速度的,表現出色的運動員也就是在15米到20米之間能夠保持最快速度。2007年,鮑威爾用9秒74跑完了100米的賽程,當時他令人驚訝地在30米的距離裏以43.373公里每小時的高速度在奔跑。
在北京,博爾特打破了所有的科學常識,因為他不僅跑出了43.902公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而且他居然在50米至80米的那段距離一直保持了這個速度:他只用了2秒46的時間就跑完了這個30米,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紀錄。這個階段也是他打破百米世界紀錄的關鍵。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儘管他在最後階段(73米處,第32步)就開始慶祝勝利,但博爾特還是在80米至90之間跑出了43.37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甚至在最後10米減速的時候他的速度仍然達到了40公里每小時。
對於博爾特的表現,似乎沒有什麼科學理論可以解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生物力學專家、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人體力學教授赫蘇斯?達佩納就表示:“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人(博爾特)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我想其他所有人也都無法真正理解。”達佩納後來給出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解釋,那就是:“很簡單,這個人的肌肉比他的對手都要好。”
責編: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