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體育訊 北京時間10月14日,根據亞足聯官方網消息,日本J聯賽聯盟訂於2009年推行“亞洲球員席位”新制度,來自J1和J2的33個俱樂部,都可以在原本的3外援固打制下,再聘用一名來自亞足聯會員協會的“外援”。作為亞足聯成員國,日本的近鄰,中國球員當然也是J聯賽球隊的選擇對象之一,誰將會成為這項制度的第一個“受益者”?
其實能有幾名中國球員能夠進軍J聯賽並不是根本問題,中國足球的現狀,不是靠兩三名留洋球員可以解決的。真正的問題在於模式,日本足球的這一變化不由得讓人聯想起當年日本曾經倡導的“東亞足球圈”構想,即中日韓三國球員相互轉會不佔用各自的外援名額,實現三國球員在三大聯賽中自由流動,並每年在三國俱樂部間舉行一次較大規模的杯賽。這一設想從現在看起來,無疑將大大刺激球市,提高聯賽的關注度,在融合中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但當年這一提議卻沒有得以實行,中國足協方面認為本身在水平不及K、J聯賽的前提下,三國聯賽並行將導致中超聯賽競爭力進一步下降,而總局則擔心這種模式不利於將來國字號球隊的集訓,在各方都有各自擔憂的情況下,三國足球的一次大膽嘗試就此夭折。
而如今,日本足協決定在聯賽中專門拿出一個名額來讓各隊引進亞洲球員,無疑是希望依靠自身來完成一次與亞洲足球的融合,以此進一步提高J聯賽的關注度,將J聯賽打造成亞洲第一聯賽的野心非常明顯。此時,當年與J聯賽並駕齊驅的中超聯賽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J聯賽當年本可以成為中國足球的一支助推劑,如今只怕中超聯賽再想靠與J聯賽和K聯賽合作來救市,反而會引來對方不屑的目光。
中國足球本來有機會“兩條腿走路”,當年的合作既可以刺激自身聯賽的發展,也可以帶動中國球員“批量留洋”來提高中國足球的影響力,“引進來走出去”不過如此,然而這個機會被我們莫名其妙的錯過了。杞人憂天的心態和盲目的自尊心已經不止一次讓我們吃到了苦頭,還會有下一次嗎?
相關鏈結:
責編: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