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已到七年之癢 三線潰敗折射水平下降
長江商報綜合消息 武漢職業足球俱樂部“退出”風波愈演愈烈,而在國際賽場,10月7日,對於災難深重的中國足球來説,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敗日。在巴西,五人制足球世界盃,中國隊1比10慘敗于危地馬拉;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幹棉農體育場,U16亞錦賽,國少1比2不敵澳大利亞;在泰國的東南亞青年錦標賽上,U19國青隊0比3不敵東道主,2008年的中國足球陷入了內外交困的泥潭。
中國足球的七年之癢
掐指一算,恰恰是七年前的10月7日,中國足球迎來了最輝煌的頂點,那一夜國足在五里河憑藉于根偉的進球,1比0擊敗阿曼提前獲得日韓世界盃決賽圈的資格。
憶當年,國內足球火到最高的頂點,而從那之後,中國足球的形象就全線潰敗,沈祥福的國奧夢斷雅典、阿裏漢的國足折戟天河無緣德國世界盃、朱廣滬的國家隊亞洲盃蒙羞27年來首次連小組都未能出線……具體的教練有他們具體該負的責任,但系統地看土洋教頭連栽筋斗,不得不説是中國足球的神經系統、組織系統出了問題。
而回顧過去的國內聯賽,甲A更名中超後不僅品牌價值逐年下降,個別大型企業甚至疏遠足球,從四川冠城以及如今的武漢光谷一怒而撤,不得不説整個國內聯賽的大環境,已經到了極度危急的邊緣。
三線潰敗折射足球水平下降
五人制世界盃的慘敗,其實折射的是中國群眾足球的疲弱,以及足球基礎萎縮的客觀事實。危地馬拉這個小國僅有1000萬人口、能在五人制足球方面有這麼高的水平,與其國人平日喜好踢球,常以踢球為樂有密切關係。
國青、國少的相繼失利,其實更是中國足球未來七年危機繼續的前兆,我們的足協很早就將重視青訓挂在嘴邊,但現在的事實是國青國少隊主教練,組隊出去比賽選材的範圍越來越窄。那些昨天0比3輸給泰國隊的國青,7年以後基本將成為當時國家隊以及國內中超俱樂部的頂梁柱。從范志毅到李瑋鋒,兩代球員之間我們整體的國家隊水平已經下降了幾個明顯的檔次。
特別是10月7日晚,國青隊0比3輸給泰國國青,讓人頗感意外。一場比賽下來,主教練劉春明只是在上半場起身大聲斥責了球員一次,其他時間都如磐石般釘在替補席的座位上。
“這是我執教過的最窩囊的比賽。”賽後,劉春明一聲嘆息。可就在劉春明召集隊員集訓期間,來國青報到的球員卻只有不到20個人,選材面狹窄,是國青潰敗的根本原因。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