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瑞華身懷妙手回春絕技
記者張衛發自胡志明市 8日夜,在社會主義越南,中國女足1比2被同樣是社會主義兄弟的朝鮮逆轉,失去了亞洲盃冠軍。至此,第16屆亞洲盃中國女足總成績是5戰3勝0平2負,進10球失5球,獲得亞洲銀牌,商瑞華和他的隊伍“收穫了信心,看到了奧運會的希望,同時也看到了不足”(商瑞華賽後語)。
[戰術篇]
年輕時的經歷不僅可以決定人生觀,同樣可以決定教練的戰術思想,身高1.65米的商瑞華在骨子裏欣賞“小、快、靈”戰術,而且,在當前世界女足格局劇烈變化,歐美男足強國大力發展女足的情況下,商瑞華堅持認為“小、快、靈”應該成為中國女足矢志追求的目標,尤其是“快”字,更是被商瑞華定位為“奧運會完成任務”的唯一依賴!
商瑞華對“快”的要求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對個體速度的要求,比如邊路球員必須要具備絕對的帶球突破速度;二是整個球隊的攻防轉換速度。從商瑞華上任伊始,他就在訓練中要求快速完成傳接球配合,包括增加一腳傳球的成功率等等。
儘管商瑞華上任不過才兩個多月,但他所提出的強化訓練要求卻很快就收穫了效果,因為這些正是中國女足自身原本就具備,只是在伊麗莎白等洋帥時代被忽略掉的能力,通過商瑞華上任之後的強化訓練,短時間內中國女足便增強了戰鬥力,並打磨出了一把雖然還不算鋒利,但也至少算“快”的刀子,並在本屆杯賽半決賽中奉獻出一場3比1逆轉日本隊的經典戰役。
通過訓練手段將中國女足既有的潛能激發出來,讓伊麗莎白時代所謂的“老弱病殘”變成了生力軍之後,商瑞華在戰術設計上也逐漸凸顯出北京籍教練的智謀。儘管商瑞華始終堅持442陣型不變,但在派什麼人上場以及採用什麼具體戰術方針上,卻是真正體現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實用原則,這如同遊擊隊一樣靈活多變。
首戰對陣越南,由於中國隊急於進攻導致對方採取鐵桶陣防守,險些逼平中國,商瑞華在次戰泰國時並沒有將陣線壓得太上,將泰國不知不覺引出洞來,最終實現了5比1大捷。5日舉行的亞洲盃半決賽3比1逆轉取勝日本,也是商瑞華“遊擊戰術”的典範。賽前商瑞華就斷定“日本隊體能是弱項”,結果在上半場商瑞華要求隊員強勢拉動對方跑動,終於導致日本隊在下半場體能下降,商瑞華趁機再派上王丹丹等靈活、快速的球員衝擊日本,終於取得勝果。
越南在上世紀曾經經歷過數十年的戰火洗禮,並締造出了現代戰爭教材裏許多經典遊擊戰,而商瑞華在越南參加亞洲盃也正是採用了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這才勾畫出中國女足在低谷中復興的原點。
有了正確的訓練方向,並在比賽時針對不同對手特徵準備針對性極強的戰法,這是商瑞華創造上任兩個月便收穫亞洲銀牌奇跡的重要原因。10粒進球雖然不算多,但平均每場比賽有兩粒進球,而且只有在對朝鮮隊小組賽時收穫鴨蛋,隊員們也在進球中收穫到了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商瑞華的戰術既然是著眼于奧運會,奪牌任務則意味著這種戰術必須是解決攻出去得分的問題,商瑞華確實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但在重視進攻的基礎上,防守問題卻已經成為商家軍的潛在危機。
最後一戰朝鮮之前的總計3粒失球當中,中泰之戰是因為角球防守失分,小組賽對陣朝鮮失球是被對手遠射破門,只有對日本隊的比賽是被對手陣地戰突破得分,但無論是被遠射失分還是中日之戰先失一球均與守門員注意力不集中有關。
最後一戰對陣朝鮮,張艷茹剛開場不久便在無人逼迫的情況下,將球直接傳給對方前鋒李金淑,之後的一次開大腳球甚至能直接開出界,更是凸顯中國女足的“龍門”已經出現裂痕,必須要在今後予以彌補。儘管還不到17歲便進入國家隊的張艷茹在國家隊4年當中已是身經百戰,但因為守門員教練的不斷更迭,畢竟還年輕的張艷茹已經呈現出心理疲態,如果亞洲盃能夠給張艷茹以及陪伴她長大的門將教練成曉禹敲一敲警鐘,應該更有利於中國女足奧運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