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正統年間至今,已經有570年曆史的北京前門大街,近日完成了其歷史上的第五次大更新,即將在奧運會之前全面開放。
“復活”的老前門
高高的五牌樓上金色大字和油漆彩畫盡顯肅穆;青白石鋪就的步行街上,老北京鐺鐺車的鈴鐺聲再次迴響;灰色磚石制門面夾雜著雕梁畫棟的五彩顏色;糖葫蘆、撥浪鼓化身成3米高的路燈……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著名古建專家王世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總體建築中保存並恢復原貌的佔76%。
前門五牌樓位於大街北端,歷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木質五牌樓。從這裡走入,才算真正進入了前門大街。從五牌樓穿過,腳下踩的不再是水泥路面,而是古香古色的青白石路。據史料記載,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以來,前門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壇、先農壇祭祀的必經禦道。在這次修繕整治中,前門大街也恢復了這一歷史風貌,在21米寬的大街中央,再現2.925米寬的白石禦道。
恢復民國初年風貌
王世仁説,前門大街北起“正陽橋”五牌樓,南至珠市口,全長840米。最早的修繕方案原本是要恢復明清時期的古風古韻,但是由於明清時期形成的前門大街早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就已經全部焚燬,老北京人對此印象已經不深了。而為老北京人所熟悉的前門大街是清末民國初年形成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了鼎盛,所以幾經考慮,修繕方案確定要恢復前門大街民國初年的風貌。最終,修繕方案是以一組民國初年的真實老照片為依據完成的。據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責編:許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