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女排是以全明星陣容出征本屆瑞士女排精英賽,但是從整個比賽進程來看,無論是在進攻配合與攔防效果,還是在攻擊性發球和接發球穩定性方面都存在著起伏和波動。因此,中國女排只有完善各個技術環節中的細節,充分調整出應有的競技狀態,才能具備對抗世界女排勁旅的能力。
進攻配合熟練不夠
首戰塞爾維亞隊,中國女排啟用5號魏秋月出任主力二傳。儘管經過長期的奧運備戰,魏秋月在戰術組織思路方面有所拓展,但是她在傳球速度、手法、節奏以及出球後的空中軌跡方面仍然存在著種種不足,導致副攻和接應在二、三號位的戰術組合屢次出現失配的問題。同時,魏秋月強行調整到四號位的高球,也由於過於貼網的問題,令主攻球員只能被迫處理過網。
而2號馮坤則由於在奧運備戰期間,經常在替補陣容中進行戰術演練,因此和主力陣容球員之間的配合也完全沒有達到天衣無縫的境地,特別是薛明在三號位短平快和二號位背飛進攻,總是由於傳球節奏的不適應而導致進攻效率的下降。不過,馮坤在和老隊員趙蕊蕊、楊昊、周蘇紅和劉亞男之間配合倒是保持駕輕就熟的水準。如何在日後的備戰集訓中,強化二傳和攻手之間的攻傳配合,這是中國女排目前首要關注的問題。
攔防效果下降明顯
相對於中古女排對抗賽和“性別”大戰時期的攔防效果,中國女排在瑞士女排精英賽的表現則明顯下降了一個檔次。無論是在前排攔網時機和手型的選擇,還是在後排防守卡位的佈局,總是難以達到前後呼應的技術要求。
以重點盯防歐美勁旅的二號位強攻突破為例,儘管身高1米91的王一梅能夠在四號位的端攔網位置,憑藉自己的身高優勢直接封堵對手的直線進攻,但是副攻球員則由於要兼顧對手三號位的集中突擊,因此預判後再次向四號位移動時總是不能及時並攏補位,而後排防守隊員則由於前排攔網的封堵線路不明確,進而後排卡位佈局出現模糊,最終導致歐美勁旅借此疏漏頻頻扣球直接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