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火炬傳遞路線 新華社發
新華網桂林6月5日電(記者張周來、王志偉) 奧運火炬6月6日即將在廣西桂林市傳遞,500萬桂林人熱情高漲送出對北京奧運會的衷心祝福。而在美麗祥雲的輝映下,一個充滿歷史人文厚重感和現代朝氣的旅遊名城將給世人帶來全新感受。
桂林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百里漓江宛如百里畫廊,蘆笛岩、七星岩、冠岩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唐代大文豪韓愈有詩讚道:“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南宋詩人王正功寫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名句,確立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目中永恒的地位。
桂林的歷史要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當時桂林已是百越人聚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人在桂林興安境內開鑿靈渠,溝通了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並設立桂林郡,自此桂林在嶺南地區最早得到開發。
公元前111年建城至今,桂林已有2119年。桂林古城始建於唐代,後經歷代不斷擴建,逐步構成了“山環水抱”的完整格局,“城在景中、景寓城內”,形成“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清秀可人而又別具一格的古城風貌。桂林市現有包括靈渠、桂海碑林、靖江王府及王陵、李宗仁故居及官邸、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內的文物古跡500多處。同時,桂林也是著名的狀元之鄉,從隋代科舉考試以來,廣西有狀元10名,其中8名是桂林人。據統計,隋唐至清一千多年的科舉史上,桂林有文武科進士2817人、舉人2280人。1982年桂林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從1998年起,桂林市進行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了以“兩江四湖”環城水系為代表的,集生態、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工程,恢復了宋代桂林“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獨特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風貌。近年來,桂林市興建了一批大型文化項目,如愚自樂園、樂滿地休閒世界、“印象?劉三姐”等,為桂林歷史文化名城錦上添花。
1973年國務院就確定桂林市為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之一。目前桂林已成為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推薦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是中國旅遊的“晴雨錶”。上世紀70年代至今,有15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先後訪問遊覽過桂林。2007年桂林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1530萬人。
桂林是廣西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桂北地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全市總人口500萬,聚居了漢、壯、瑤、苗、侗、回等6個民族,民族民俗風情濃郁;目前已形成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生物制藥、高新産業等支柱産業,2007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746.83億元,增長15.1%,財政收入72.50億元,增長22.2%。
更為難得的是,桂林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在生態環保方面表現出色。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6.5%;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0%;漓江城市段水質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空氣環境質量在中國內陸城市中名列第一。桂林是全國城市區域環境質量和道路交通噪聲環境質量“雙十佳”城市,是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試點城市中西部及南部地區唯一入選城市。
桂林市副市長黃丹告訴記者,目前桂林市正在實施“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老城區的旅遊、文化和歷史價值,構建桂林市旅遊度假休閒之都,同時推動臨桂新區建設,打造生態型、國際化現代新城。
相關新聞:
兩名抗震救災英雄將在桂林傳聖火 二人均感意外
護航聖火傳遞 桂林警方取消所有休假並下禁酒令
[我在現場]桂林火炬傳遞注重“山水人和”
[我在現場]桂林火炬傳遞路線全長15公里
[我在現場]桂林各族人民形式多樣地迎接火炬
聖火桂林傳遞 火炬手提前感受火炬向災區捐款
“祥雲”抵達廣西桂林 傳遞路線圖公佈
桂林有個"體育冠軍之鄉" 1縣誕生3個世界冠軍
祥雲今在桂林傳遞 火炬手“預習”傳遞技巧
北京奧運聖火火種安抵桂林(圖)
[與聖火同行]火炬傳遞城市桂林明日天氣
責編:許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