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王慧敏:房價“虛火”警示了什麼

 

CCTV.com  2010年02月26日 16: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海南房價,近一段時間以來成為焦點:

  先是商品房售價以每平方米整千整千地上漲;隨之,連城市的酒店也加入漲價戰團,春節期間三亞有的海景房被炒到一宿上萬元……

  不過,近期媒體從海南發回的消息表明:“高房價”面臨著“低入住”的尷尬。許多酒店的房間整個假期都空著。有些從事“包房”的旅行社和個人不得不忍痛“甩房”。最後的結局是:“今年在三亞‘包房’的人大部分都虧本了。”

  事情往往是這樣,什麼東西一旦熱起來,在熱浪裹挾下,其價格總是遠遠偏離價值。而價格過度偏離了價值,危害性不言而喻。

  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房子,被當成“投資品”爆炒,危害性更是顯而易見:對於那些有住房改善需求的百姓來説,要麼無端地為“高價房”買單,要麼就買不起房子。這無疑會滋生新的社會矛盾。

  更令人憂慮的是,不少炒房客是利用銀行貸款來“炒”。“炒”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自住。你“炒”給我,我再“炒”給他……房子長期落不到人頭上,房價下跌便是必然。

  有人把這種“炒”,比作“擊鼓傳花”遊戲,鼓聲停止之時,最後的接盤者必然遭殃。

  炒房客手中的高價房沒有下家接手,如何還銀行的貸款?當銀行成為最後的接盤者,勢必給金融系統造成打擊。

  這不禁讓人再次想起荷蘭“鬱金香事件”。16世紀,鬱金香從土耳其傳入西歐,在荷蘭種鬱金香成為一種時尚,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路飆升。到1636年,較高級品種的一個球莖,就可以換到兩匹馬、一輛馬車和一套馬具。貴族、平民、農民、手工業者、船員、僕人,還有掃煙囪的、開舊貨店的,幾乎無人不染指鬱金香。很多人都將財産換成現金,進行鬱金香投資。“誰都相信鬱金香熱會永遠持續下去,似乎世界上每個角落的富人都在定購球莖”。然而不可避免的泡沫破裂,終於在1637年2月4日這一天到來。這天,希望出手的人擠滿了各地的交易所,價格急劇下落,市場迅速崩潰。許多靠貸款進行買賣的人,突然之間變得身無分文甚至破産。

  房價虛高,已引起海南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信政府相關措施會收到效果。

  不過,海南燒起的這把房地産“虛火”,還是給我們的各級政府提了個醒——我們應對“炒”的宏觀調控能力亟待加強。今天可以“炒”海南,明天也可能會“炒”雲南、湖南;今天“炒”的是房子,明天有可能會“炒”別的。等到“虛火”升起再去撲滅,成本不是太高了嗎?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