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鄧海建:火車票實名制咋就裏外不是人

 

CCTV.com  2010年02月02日 13:5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一票難求、滿街黃牛的時候,他們告訴群眾,連印度都實名制了,我們還不搞,那是明擺著存心不良。等到實名制真的來了——據説今年春運期間,鐵路部門將在廣州、成都兩地試行購買火車票實名制——他們又馬上跳出來諄諄教誨我們説實名制其實就那麼回事兒,並不是“黃牛解毒丸”,接下來,是羅列出實名制不好玩之觀點一二三。1月14日的報紙上,“有專家認為,實名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乘車難,反而會增加春運壓力”,還有説“不能搞押寶式的實名制”,不一而足。

    我就納悶了,這實名制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既然實名制這麼不受待見,當時呼聲一片的時候為什麼他們不出來發聲?解構總比建構容易,姑且不問這些質疑實名制的論者當年在實名制車票問題上秉持何種觀點,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反對意見吧:比如説“實名制不能根本解決乘車難”。我只能説,專家的觀點實在有些彪悍。實名制的指向在於票務公平,跟增加運能不搭界,現在卻用運能的理由否定之,真是荒唐。

    誠然,實名製作為一道新的程序,必然要衍生出新的損耗,比如買票、上車檢查環節等。但是,任何公平正義總有個程序成本的問題。又要目的正義,又幻想繞過程序公平,無異於癡人説夢。至於運能上的愁腸百結,那是需求與投入之間的問題。一列火車,不管制度設計如何優化,總不能載動億萬人的歸家夢。

    火車票實名制上,我們又一次見識了非理性批評的勢利與分裂。説其勢利,是因為大眾關心什麼,其批判的錘子就砸向哪,只有批評,沒有合理化建議,只有反對,不見辯證分析;説其分裂,是為了質疑而質疑,情緒化地懷疑一切,大家説是的時候他説非,大家説非的時候他説是,不講邏輯自洽,無須經驗證據,只是用詭辯代替了罵街。此般戲劇,我們已經不只在一個公共事件上觀賞過了:比如教改,沒有校長推薦的時候,説外國如何如何,有了推薦制,又説其掐尖之弊不如沒有;比如政府網站互動回復,不回就説你是花瓶,回了暫時無解説你態度不誠懇。這些問題上,他們總希望“新政解千愁”,不然,那就是不名一文居心叵測。

    哈貝馬斯曾把公共空間界定為一個面向實際和解的非強制性交談領域:為了自己的利益,依靠自己的力量,經過合理的溝通,達成一致的意見。就此而言,公民需要反省體制、質問制度、批評現狀,但是,這種反省或質問,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礎之上,校準心態,洞悉理則,更重兼容于建設。一張火車票,不實名制不對,實名制也不對,那就請神仙賜給他們一張實而不實名的火車票吧——帶他們到一個急需處處搖頭説NO的星球。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