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一舟:“商人進政協”的傲慢與偏見

 

CCTV.com  2010年02月01日 11: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網  

  在30日下午進行的廣東省政協第二組分組討論會議中,民盟廣東省委文化委員會主任余慶安認為,改革開放超過30年,新階層社會人士也應該進入參與政協事務,但不能將此錯誤理解成賺錢能力強就能進政協,“不應該讓商人掏錢進政協”。(1月31日 《廣州日報》)

  余慶安委員的“觀點”,其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下一種漸成常態的政治生活現象:“會賺錢”的富人們希望參政或者已經擁有了參政的機會,進入政協人大。毫無疑問,這一新富群體希望參與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獲得政治發言權,很多是出於經濟利益的需求驅動,帶有一定的“私利性”色彩——期待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政治身份能帶給其更大、更美好的創業發展空間,追求財富最大化。這是一種利益驅動性的資本的傲慢。

  如此狹隘傲慢的政治態度,當然要遭受社會指摘。因為,人大代表也好,政協委員也罷,不僅是政治稱謂,還是權利席位——公眾希望參政議政者能更廣泛地代表公共利益,為社會公正建言獻策,而不是為自身利益代言。然而,“商人進政協”就一定是洪水猛獸嗎?未必。換個角度來看,“在商言商”、帶有利益特徵的政治態度,也有其積極的一面,發出了財富倫理從單極化財富增長向財富健康協調發展轉型的信號。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扶持和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的大背景,私營企業蓬勃發展,一部分富裕階層開始崛起,在經濟領域擁有了重要的財富力量。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革下,獲取“第一桶金”的社會群體因缺乏健全的制度環境,沒有隨之形成理性有序的財富倫理。富人們寡于慈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嚴重匱乏,“一門心思只知道賺錢”。但這並非絕對,事實上如今也有不少私營企業主不僅看重“把企業辦好”,也開始關注“個人和企業的社會形象”、看重社會評價,希望與社會各階層和睦相處,試圖參政議政發揮更大個體能量。有助於幫助富人從單一財富增長的圈圈中跳出來,以更廣更高的財富視野走向個體財富與社會價值的共生共榮。

  經濟繁榮和文明民主的社會語境下,“政治”與普通人的距離越來越近。這不再是一個冰冷的權力代名詞,而成為權利表達的載體。無論是居於廟堂,還是處在鄉野,公民參政議政的熱情空前高漲,置於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新富群體“想參政”就是一種必然。

  而將“商人想參政”一律視為利益偏私,其實是一種社會性的偏見。“商人想參政”原本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的審核準入制度沒有把好關,導致“有錢就能進政協”的財富通吃現象漸漸蔓延,同時監管制度的力量也相對微弱,沒有對進入政協的富人委員構成有效的監督。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