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億元拆遷戶”是公平博弈的結果

 

CCTV.com  2010年01月26日 16: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浙江在線  

  廣東最大舊城改造項目——深圳大衝舊村改造項目村民物業簽約近日啟動,首日簽約已達168戶。據估計,此次改造項目將造就10個億萬富翁和400戶千萬富翁家庭。記者調查發現,為應對高房價,大多數原村民不要現金補償,而是選擇物業補償。(1月25日深圳晶報)

  有關深圳舊村居民因拆遷而暴富的新聞已經不是頭一遭聽説了。此前,深圳市福田CBD崗廈村舊城改造項目也創造了一個“神話”,在房屋拆遷的一夜之間,500多棟樓房的主人集體跨入千萬甚至億萬富豪行列。拆與不拆、高補還是低補,無非是利益的糾葛。但從深圳的這些拆遷範例看,似乎大多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燃燒瓶煤氣罐上屋頂,也不需要拿國旗和憲法説事,儘管有矛盾有紛爭,但總體是和諧的。

  這起碼也印證一個基本邏輯:拆遷上的問題,沒有天然的“釘子戶”;只要補償基本到位,群眾不會不願意拆舊遷新。由此看來,新的拆遷條例固然要做好“搬遷”的文字功夫,恐怕還需要在市場化補償機制上好好補課,畢竟,《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24條早就明確規定:“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産市場評估價格確定。”“拆遷估價應當參照類似房地産的市場交易價格和市、縣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部門定期公佈的房地産市場價格,結合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産狀況進行。”

  以上算是舊話重提,深圳拆遷的例子的確是讓人羨慕的。有人説,政府和開發商付出的補償很高,最終開發商會用更高昂的價格來消化高成本。每一個城中村改造意味著整個城市整體運營成本的上升,這將導致整個城市運營的斷層——但實際上,即便是沒有城中村的地塊,蓋出來的房子也不見得便宜。拆遷補償,就算高一點,只要補得其所,對公共利益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總比短斤缺兩、強買強賣的強。

  拆遷上的補償價格,説到底取決於政府的議價能力。眼下的情況是,即便是涉及公共産品與服務的定價,某些地方政府的議價能力也是出奇的剽悍,比如各色詭異的聽證會,一律看漲不看跌。政府越“精明”,話語權越驕縱,群眾的話語權就越孱弱,很難討到一個公平正義的價格。結果有二:一是很多與公權沾邊的産品成本不透明,職能部門以信息不對稱捍衛其議價優勢;二是利用政府公權,動用強制力量,固守“低買高拋”的霸王邏輯。與其説這是一種“議價能力”,不如説是自説自話獨斷專行。

  當然,隨著民主法治的健全、公民社會的發展,政府與民眾議價的領域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成熟。然而,在這種常態的對話與博弈中,政府的殺價本領有多高,不僅考驗著其善治的層級與情懷,更決定著民眾的幸福感,關係到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希望公權與私權“砍價”的時候,是溫情的,乃至是大智若愚的。

 

責編:任釗奇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