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對“禁報令”連篇累牘的“炮轟”,以及市民對地鐵購報的迫切需求,有關部門竟然幾乎“視而不見”,“心理素質”之好令人咂舌。
近來,有一個新聞熱點,已經在風口浪尖滾了半個月之久,甚至被某幾家媒體長期“置頂”在頭版或二版的重要位置。而招致各大京報如此“激動”的那條新聞,就是“地鐵禁報令”。而更令人驚奇的是,作為當事的另一方卻極有定力地保持沉默,大有“無論你怎麼説,我就是不理你”之勢。
也許你可以認為這些媒體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自衛”,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京籍各報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根據新京報網11日進行的調查顯示,參與投票的網友中,63.04%有在地鐵讀報的習慣。對於有關部門在“禁報令”中提出的安全因素,81.08%受調查者稱從未遇到因買報紙發生過擁擠等危險狀況。而僅有8.43%的受調查贊成“禁報令”。因此,比“禁報令”出臺的初衷更令人疑惑的是,在出臺突如其來的“禁報令”之前,有關部門難道完全沒有做過民意調查?為什麼就不能通過聽證會等渠道聽聽民意?
更怪異的是,媒體對“禁報令”連篇累牘的“炮轟”,以及市民對地鐵購報的迫切需求,有關部門竟然幾乎“視而不見”,“心理素質”之好令人咂舌。這半個多月,僅北京市地鐵運營公司的新聞發言人在12日有過一次回應,也只是再次強調是為了安全,並表示“禁報令”符合《北京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並指責某些媒體的報道是片面的。這顯然既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又沒能解釋清楚媒體的質疑。尤其是“禁報令”的“發源地”公交總隊,在震耳欲聾的抗議和質疑聲面前,不僅充耳不聞,而且完全失語。
公共管理部門在面對強烈的公共呼籲,是否有權保持沉默?有人指出,沉默也是回答。無怪乎有網友稱其為“鐵不理”。沉默是最大的無視,是對民眾呼聲、民眾權利的公然無視。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並且相當重視。比如對“禁報令”持鮮明反對態度的北京市政協委員王華民表示,他正在對地鐵售報進行調研,並已經準備在今年北京“兩會”上將此問題寫成提案反映給市政府,建議暫緩執行“禁報令”。
有關爭論正在超越話題本身,已演化成新的公共事件。不僅民眾呼聲、媒體輿論,現在代表委員也呼籲吶喊了,有關部門還“聽”不見,繼續不作聲嗎?前有周老虎,其行不遠,千萬別再來個“鐵不理”。
責編:趙春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