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1月18日做客中國經濟網時説,房價高漲帶來了社會對房地産泡沫的擔憂,但汽車、房地産作為我國整個經濟重要的支柱産業一點也不能動搖,不但不能動搖還要進一步發展。(《廣州日報》1月19日)
此言一齣,又在社會情緒中激起不小反彈。從現實狀況而言,有大量泡沫存在的産業成為支撐整個經濟的支柱産業,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堪憂;從未來預期而言,繼續把房地産作為支柱行業,還讓民眾普遍感到,這將意味著房地産業將繼續高歌猛進,它的直接後果就是房價難以退燒,從而換得鉅額的政府收益和樂觀的統計數據。
在姚總經濟師看來,將汽車和房地産作為重要的支柱産業的必要性,在於它們關聯度高。“汽車關聯100多個行業;房地産上遊可以拉動鋼鐵、水泥,還可以一直拉動到家用電器,甚至紡織業也被它拉動了。家裏新買一個房子,要換一個電視,窗簾也要換新的。”
但在中國,從普通民眾的反應來看,將什麼産業作為國家支柱産業,雖説屬於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問題,但不同的産業引發的社會心理反應是不同的。如果你將農業、紡織服裝業等接近充分市場競爭的行業作為支柱産業,一般民眾心態還會處於相對穩定,但如果你將房地産業,能源産業、或者電力、水務、電信業作為支柱産業,那老百姓就會心生反感,擔憂不已。因為在競爭不充分或存在要素壟斷、政府有尋租空間的根基之上,推動這些行業在經濟總量中的分量加重和行業大發展最直接手段就是漲價,從而導致生活成本的急劇上升。中國油價的離奇進程,水價上升的曖昧不清,都是相當明顯的實例。
拿當前爭議最多的房地産業來分析,在整個中國經濟體中,這種支柱産業的最大尷尬就在於,它在經濟體中的體量決定了對它的調控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和看法——不僅關係著宏觀經濟的過冷過熱,還關係民生保障與宏觀社會結構的調節。在土地財政的地方利益驅動之下,房地産業與山西煤炭業一樣,其背後都存在著一條完整而成熟的利益鏈條,確保資本和權力獲得暴利。 昆明市委書記仇和日前直指稱該市高房價與貪污腐敗有關,已經明確指向這一點。在這樣的産業發展邏輯中,民生保障必然處於邊緣位置。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存在支柱産業,本來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它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在於它能否處於市場的公平和充分競爭之下,能否與權力斬斷不正當的關係。否則任何一個身處壟斷保護之下,與權力結成了利益聯盟的産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對於中國經濟和廣大民眾而言,都難以説得上是件好事。
責編:趙春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