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建華:確立反對乙肝歧視的國家方向

 

CCTV.com  2009年12月30日 09: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長江日報  

    衛生部昨日通報,我國已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五項檢查有關政策,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政策在出臺之前將會通過有關部門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

    前不久,曾經傳出取消常規體檢中的乙肝檢測的消息,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此次衛生部正式發佈消息,表示要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更是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可以説,它是我國反對社會歧視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更大層面上,還應將之與“同票同權”、“同命同價”一起視作反對社會歧視的國家方向。

    以乙肝歧視為例,儘管醫學上早已證明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乙肝病毒,在很多國家乙肝也非體檢必檢項目,但消除乙肝歧視的制度性革新仍歷時長久,方始出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消除一種社會歧視的艱難。

    地域歧視、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等各類社會歧視,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最近一項調查顯示,99.1%的受調查者認為“身邊存在歧視”,40.4%的人意識到,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歧視。在各種社會歧視中,有的是可以明顯識別的,比如城鄉二元體制,這種二元結構導致了包括對農民、農民工在內的結構性或制度化的歧視;有的則具有隱蔽性,不易為人察覺,或者習以為常,比如醫院、銀行等各種公共機構的貴賓通道、貴賓包房,城市轎車車道的擴張與人行道、自行車道的萎縮。在經濟運行層面同樣可能存在歧視現象,比如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更容易獲得關照與扶持,大型企業比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

    歧視意味著把社會主體分門別類,不同的類別與層級對應著相異的資源和機會,乃至個人的尊嚴、正常生活的權利都會因“歧視性”的分類受到忽視與貶損。有一種觀點認為,社會歧視的存在乃至增多,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社會形態的轉型與變遷,原先相對同一化的社會格局被打破,社會階層在區分,利益訴求也在分化。但我們主張這樣一個常識,不論社會如何演進,反對歧視、維護每個人的尊嚴都是不可動搖的倫理基石。

    我們之所以堅決反對社會歧視,緣於人人平等的現代文明理念。每個人都享有不可剝奪的平等權利,平權不能僅僅反映在政治理念和憲法文本中,更應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有大小,人的能力有高下,但我們相信,一個有品質的社會,不僅意味著每個人的平等權利都得到保障與捍衛,還意味著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之間都相互尊重,杜絕歧視。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